新闻中心

在华外企:继续投资中国,风雨之后必有彩虹 发布日期: 2020年04月26日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段时间,关于“外国企业是否会撤离中国”的讨论引发广泛关注。针对这一问题,记者在外资企业众多的江苏省昆山市展开了采访。
托马斯是一家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昆山分公司的总经理,他告诉记者,公司近期不仅没有撤离中国的计划,反而正在加大投资扩展生产能力。
上周,公司的新厂房刚刚竣工,各类设备还在安装之中,而随后公司就将陆续投资扩能。
斯沃博达汽车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总经理托马斯说:“我们新厂房正在搬入新的业务,我们过去两年获得几个非常大的项目,会在新厂房投产,同时我们老厂房的一些老项目,因为客户需求量的增加,项目要扩建,所以扩建的这一部分也会在新厂去实施。我们计划新厂房未来的投资2亿元人民币去实现新车间的投产。”
今年2月在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托马斯从德国赶回昆山,目睹了企业克服困难复工复产的全过程,也见证了中国市场的逐渐复苏。企业生产的汽车零部件,百分之八九十面向中国市场,一少部分发往北美,最近一段时间,北美市场的订单仍未恢复,不过中国市场已经复苏和回暖。
托马斯表示:“2月份,公司销售很不理想,比预期下降超过70%。3月份销量仍然比预期少50%,我们已经看见了有一些改善,但是有些客户不能及时复工,比如我们武汉的客户3月份的需求就很少,在4月份的时候,我们已经看见了有一个明显的回升,所有客户都已经发来新的订单的需求。在这样的特殊艰难环境下,总的来说公司整体运营结果还算满意。斯沃博达一季度实现了盈利,这个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企业的新厂房中,为多家国内车企研发的新能源电池零部件正在调试生产之中。尽管疫情让并不景气的全球汽车行业雪上加霜,但托马斯仍旧看好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反弹。
疫情对汽车行业是危,也是机,而率先控制疫情和恢复经济的中国,一定是机会最多的地方。
托马斯说:“为什么还会继续投资中国,原因很简单,风雨之后必有彩虹,所有的危机之后肯定会有复苏繁荣的时候,我们非常坚信一切会转好,这个只是时间问题,不是是与否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每次危机都是带有机会的,我们现在应该为即将到来的机会做好一切准备,我们希望经济复苏之时,我们可以百分百积极参与到更加繁荣的发展中。”
在昆山的另一家跨国企业德国BBS的工厂,工人们比往日里更加繁忙。3月份,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这家以智能制造和自动化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员工陆续返岗,企业全面复工复产。而随着企业在北美和欧洲的十几家工厂陆续受到疫情影响,部分订单无法完成,这时,全面复工的中国工厂解了欧美工厂产能不足的燃眉之急。
德国BBS公司昆山公司总经理聂得劲表示:“像BBS在欧洲的公司,或者北美的公司,疫情对它的冲击的影响程度会比在BBS中国这边的工厂肯定要大一些的。可能停工时间会拉长,影响周期会更长,他们没法按时交付,因为停工了,所以说会有一些项目从国外工厂会转到中国这边来,由我们这边来负责支持他们。”
作为跨国公司全球布局的一部分,中国工厂的复工帮助企业规避了疫情下的风险,也使得上游和下游的企业不至于因此停工,保障了整条产业链的正常运转。这也坚定了BBS在中国投资的信心,前不久,企业与当地政府签署了一个新地块的出让合同,他们将在这里斥巨资建造一个规模更大的制造基地,中国区的总部未来也将设在这里。
聂得劲说:“BBS在中国的投资还会持续加大,不仅仅是建造厂房、扩大生产规模,目前也有计划在华南地区,包括在西南地区会再去建立我们新的制造基地。中国在全球来讲,不管是经济的活跃程度也好,还是未来的发展潜力也好,毫无疑问会是最大的市场。所以说BBS把投资重心放在中国,也是响应这个趋势。”
今年3月,咖啡巨头星巴克在美国以外的最大一笔生产性战略投资 签约落地昆山,首期投资达9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是星巴克在美国以外产能最大的咖啡烘焙工厂。
随着这一批大型项目的落地,昆山市一季度的注册外资金额不降反升。疫情下的危机,反倒成了当地经济转型升级的契机。
昆山开发区经济发展促进局局长宋崎表示:“这次疫情确实对全世界对我们中国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可能导致全球产业链的重新布局,导致我们一些跨国企业重新的全球化的配置,我想通过这个事件,我们可能更好地推动全球各方面的资源向我们中国配置,也实现中国从制造到创造的一个很好的转变。”
近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尽管疫情对在华外资企业造成一定影响,但中国没有也不会出现大规模外资撤离的情况。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是各国企业多年来共同努力、共同选择的结果,不是哪个人、哪个国家能随意改变的。资本流动自有其规律,外国资本也会用脚投票。只要我们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就没必要担心外资会撤离中国。
托马斯表示:“我认为让各国退回各自生产的话,不是一个好的策略,我个人认为它不会实现。全球协作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密切的程度,这个想法在现实中很难实现。我们已经投入很多,并且将来会继续加大在这里的投资力度,从这个角度说,如果说我们离开这里,这是一个非常愚蠢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