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代理所长:俄中应共同努力描绘世界未来 发布日期: 2020年07月10日 来源:光明日报
阿列克谢·马斯洛夫是俄罗斯著名东方学家、中国问题专家,此前曾担任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世界历史教研室主任、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东方学教研室主任,从2020年起担任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代理所长。马斯洛夫的研究涉及中国政治文化、宗教传统、经济史、亚太地区国际和经济关系、“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等诸多方面。近日,本报记者对马斯洛夫教授进行了专访。
记者:新冠肺炎疫情给2020年中国经济带来严重冲击,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您对中国2020年、2021年经济前景如何预测?
马斯洛夫:疫情不会对中国实现其主要战略目标造成重大影响,“全面小康”的目标一定能按时实现,对此我从不怀疑。我认为,中国经济在第二季度将实现小幅增长,而第三季度部分经济领域将实现回升。随着海外市场、国际贸易的逐步复苏,中国经济在第四季度将更强劲地反弹。由于中国政府疫情防控、经济重启措施高效,中国2020年经济将能够实现正增长。
近年来,中国依托直接投资和加速创新发展确保经济增速,即使在疫情下面临多重困境,也没有偏离这两大发展方向。2021年,我预测中国经济仍将保持稳步增长。与此同时还应看到,中国拥有并非只针对今明两年的长期经济发展战略,在“脱贫攻坚”计划完成、“全面小康”实现的基础上将经济引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可以预见,中国在疫情结束后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量。
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如何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有效实现对接?
马斯洛夫:中国目前已成为应对疫情的模范和标杆。不仅如此,中国在经济、科技以及理论创新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不仅在经济领域实现了中高速增长,还向世界贡献了“一带一路”倡议。在科技领域,航空航天、高铁、5G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进步神速。在理论创新方面,中国共产党人也不断充实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关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我认为应该制订更为具体的计划,实施更多合作项目。例如,俄中两国间应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拓展,在太空探索、5G等双方各具优势的科技领域进行深度合作。
记者:请您评价中俄关系现状。新冠肺炎疫情给俄中政治、经济、贸易、人文等方面关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在建设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过程中,两国未来一段时间如何推进双边关系?
马斯洛夫:在习近平主席、普京总统的战略引领下,作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的俄中两国应在政治、经贸以及人文领域合作基础上致力于维护国际秩序,共同努力为世界描绘更美好的未来。俄中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这是符合实际的正确判断。
此外,我想从三方面来谈上合组织、金砖机制框架合作问题。首先,疫情期间上合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无法正常开展工作,需重点考虑两个框架内未来的经济问题。其次,两个框架机制可考虑建立共同的医疗中心等机构。最后,我们需要共同深入探讨全球战略。当前,俄中应在各自战略基础上,思考在上合组织和金砖机制框架下建立自由贸易区、开展科技合作等战略性任务。
记者:有一种观点认为,疫情过后将出现“逆全球化”趋势。您是否认同这一观点?您如何看待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马斯洛夫:对于与“全球化”对立的“逆全球化”问题,我更愿意使用“再全球化”这个词。我们熟悉的“全球化”概念,只体现经济“全球化”,还远非真正的“全球化”,当前需以“再全球化”来对冲“逆全球化”。
我非常赞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此次疫情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世界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和危机,人类共同行动愈发彰显出人类命运的休戚与共,也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世界意义。着眼后疫情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于世界和平建设、全球经济发展、国际秩序维护必将发挥更大作用。
记者 韩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