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新闻中心

您在这里: 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要闻 新闻报道

《中国吸收外资四十年(1979-2018)》:外商对华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发布日期: 2020年09月09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9月7日在厦门发布的《中国吸收外资四十年(1979-2018)》显示,外商对华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已拓展至几乎所有行业,遍及中国东中西部所有地区。

《中国吸收外资四十年(1979-2018)》一书今年9月上旬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全面梳理中国40年吸收外资工作的发展历程,汇总并归纳外商对华投资的相关数据,分析外商投资总体及分阶段发展情况和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197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颁布实施,拉开了中国吸收外资的序幕。198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18条将吸收外资纳入国家根本大法。2019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的《外商投资法》,开启中国吸收外资工作的新篇章。

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会长马秀红在发布会上表示,40年来,随着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速,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外商投资法律体系逐步健全,投资营商环境不断完善,外商对华投资从无到有、从东到西,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日益增强。

从该书可见,40年来,中国正确引导并积极有效吸收外资,年度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由1983年的9.2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1383.1亿美元,增长了150倍,年均增幅15.4%,高于同期全球跨国直接投资(FDI)平均增幅5.7个百分点。

中国吸收外资规模巨大,成效显著,自1992年起已连续27年居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之首位,并在13个年度位居全球第二,2018年吸收外资规模占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总量的比重达10.7%。截至2018年底,中国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96.1万家,实际使用外资2.1万亿美元。

统计数字也显示,40年来,外商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5%左右,不足全国企业总数3%的外商投资企业,创造了约50%的进出口总额,25%以上的工业产值,20%的税收和10%的城镇就业;此外,还间接创造了与其配套的加工、服务等相关就业。

专家指出,40年来,外商直接投资以其承载的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管理经验、国内外市场和资源等综合竞争要素,不仅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同时带动了国内的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引进并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加速了开放型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结构优化及产业升级。

记者 黄咏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