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进博会助力浦东新一轮腾飞 发布日期: 2020年11月13日 来源:新民晚报
浦东和进博,有着天然相通的基因:开放。
30年浦东,应开放而生,因开放而兴,随开放而拔节生长;3年进博,既是中国开放、世界共享的“机遇之门”,也是新发展格局下,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而立之年,浦东如何再出发,才能成为上海乃至中国的一张“新王牌”?必须在改革上有新突破,也要在开放上有新格局。
第三届进博会上,各种浦东概念格外亮眼。无论是共享市场带来的高水平开放,交流互鉴推动的开拓创新,还是合作共赢实现的资源配置和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都将为浦东新一轮腾飞,插上翅膀。
从参展到落户浦东“朋友圈”扩容
“特别特别忙,到今天为止,我们展台大概接待了1200多名参观者。为了提高效率,我的同事来介绍产品,再由我接待有采购意向的客户。”以色列沃特金公司中国代表伊万说,这两天公司已经签下了7、8个意向采购合约。
去年首次参展,沃特金就以“空气制水”项目惊艳进博会。此后沃特金公司决定落户上海,并在今年8月正式在陆家嘴注册成立,成为浦东的“新朋友”。
在伊万看来,浦东新区的价值在于客户群体。“我们看好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其全球企业的集聚度。因为我们的潜在客户可能都在浦东新区,所以毫不犹豫地去了。”
类似沃特金公司这样在进博会上找到中国发展机遇,并选择落户浦东的企业有不少。
本届进博会期间,惠氏营养品在现场举行了大中华区总部成立仪式,正式落户浦东,表达了对于中国市场长期、坚定的信心和承诺。
“上海自贸区的快速发展,以及上海浦东新区的良好投资环境,给惠氏营养品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契机,让我们得以在进入中国30多年后,迎来全新的平台。依托于此,可以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母婴健康产品。”惠氏营养品大中华区总裁张甦毅说。
惠氏已连续三年参加进博会,此次选择在进博会现场举行大中华区总部落成仪式也是有意为之。“今年的进博会在疫情期间召开,是中国市场实力和全球领先的发展视野的综合体现。”张甦毅在总部落成仪式上表示,惠氏还与华为、电信宣布将启动5G视频智慧客服合作。
从贸易到研发市场激发创新动力
总部位于德国的英飞凌,今年是第三年参加进博会,却是首次以“新英飞凌”身份亮相。
4月16日,英飞凌宣布正式完成对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的收购,成功跻身全球十大半导体制造商之一,跃居成为全球第一的功率分立器件及车用半导体厂商。
第一年参加进博会,英飞凌就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2018年,英飞凌成立大中华区,作为独立区域运营。2019年将大中华区新总部设在上海张江人工智能岛。2019年财年,英飞凌大中华区在公司全球总营收中占比35%,成为英飞凌最大的单一营收来源区域,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提供了重要推动力。
“上海张江人工智能岛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科技产业聚集地,让我们能够更贴近本土生态圈,为员工创造更优的工作环境,助力公司在大中华区的业务发展并加强本土客户支持。”英飞凌科技大中华区总裁苏华告诉记者。
本届进博会上,英飞凌设在技术装备展区的展台中,有一辆荣威RER6新能源车,正是采用了英飞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实现了快速充电,充电15分钟,续航200公里。同时,荣威RER6采用的IGBT模块(能源转换和传输的核心器件)FS820就是由英飞凌和上汽集团成立的合资公司——上汽英飞凌汽车功率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生产制造的,使得这款新能源车最高时速可达185公里,0-100公里加速时间仅需8.3秒。
“我们看好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潜力,并致力于进一步为本地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苏华表示,今年将在上海成立一个全新的工业功率半导体产品开发团队,为光伏、充电桩、电动巴士等新能源应用提供定制化的半导体模块。
类似英飞凌,进博会连续三年举办,不仅让中国市场更加开放,释放出巨大的潜力,也让不少外资企业调整战略布局,通过在上海设立创新中心,更快、更高效地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而作为上海创新的热土,浦东成为它们不约而同的选择。
今年8月,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和美国美安康联合成立的上海创新中心,在浦东金桥正式投入使用。作为恒天然研发中心全球网络的一部分,上海创新中心承接新西兰总部研发中心的科研实力,配备多个实验室,拥有完善的研发能力,其中包括产品研发、感官分析、理化测试、分析检测,微生物测试和功能性验证等六大功能。
“中国是世界上变化最快的食品和饮料市场之一。在上海建立创新中心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各项业务都能更贴近中国消费市场的变化和喜好, 更快、更高效地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据恒天然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周德汉介绍。
从进口到出口得益营商环境改善
第三届进博会汽车展区,特斯拉展台人气很旺,旗下纯电动中级轿车Model 3、旗舰轿车Model S及SUV车型Model X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太陌生。
连续三年参加进博会,虽然车辆本身外观上看起来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特斯拉在中国的业务却已不可同日而语。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去年1月在浦东临港开工建设;上个月首批7000辆由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制造的Model 3装船启程,销往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葡萄牙、瑞士、瑞典等数十个欧洲国家。“20个月,这是上海超级工厂破土动工到国产Model 3启航出口欧洲所用的时间,每个环节都是‘中国速度’的最佳体现。”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说,特斯拉在上海浦东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创造了全球汽车行业发展新纪录。
陶琳认为,从一开始特斯拉就坚定地认为中国是最合适建立美国本土以外的第一个海外工厂的地方;而上海浦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既具有区位优势,也拥有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国政府重视科技创新以及环保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而上海一直以产品的高质量而闻名,当地聚集了一批优秀的产业技术工人。
起初从中国向美国纯进口,到近期首批中国制造“驶向”欧洲,陶琳认为,这真正实现了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良性促进,与中国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密不可分。特斯拉中国研发中心目前已开始招聘大量工程师,未来技术研发也将是特斯拉中国的一个重点项目。特斯拉将继续拓展在中国的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在华业务发展。
和特斯拉一样,很多企业通过在进博会上近距离感受中国营商环境的改善,坚定了布局中国的信心。
达能全球高级副总裁李健表示,被浦东卓越的营商和创新环境所吸引,今年7月,达能宣布位于浦东的开放科研中心正式揭幕。“这些年来,我们身处浦东新区,深刻地感受到了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浦东加快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各项措施,让企业受益良多。”
从投资到本土化打造生物医药高地
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第三届进博会上,坚定的本土化战略,成为许多跨国药企提及频次最高的词汇之一,浦东则是这些医药巨头在华投资布局的首选地。
本届进博会上,连续三年参展的百年糖尿病公司诺和诺德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在进博会上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投资总额达2亿元人民币。根据协议,诺和诺德总部将在临港新片区建立新的法律实体单位——诺和诺德(上海)医药贸易有限公司,业务范围包括市场营销及推广、医药研发和成品进口及分销等。
诺和诺德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周霞萍说,上海临港新片区是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具有制度创新和政策优势。此次投资是诺和诺德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和对中国患者的长期承诺。
而作为进驻张江的首批跨国药企之一,三次参加进博会的罗氏参与并见证了浦东开发开放的进程。去年,斥资8.63亿人民币的全新罗氏上海创新中心落成,通过对新药研发的大力投入,继续履行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
两次参展的勃林格殷格翰日前宣布了4.51亿欧元的中国扩大投资五年规划,投资包括了位于浦东张江的生物制药生产基地扩建项目。1995年在浦东“落户”,2002年在浦东设立张江生产基地,2013年公司在浦东建设世界水平的生物制药生产基地……来自德国的跨国制药公司勃林格殷格翰将自己视作上海人、浦东人。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齐飞说,“浦东见证了我们在中国逐步发展的历程,勃林格殷格翰也见证了浦东的开放、包容与创新精神。”
科技公司默克在本届进博会“公共卫生防疫专区”展示了其助力抗疫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及其在制药链中的价值,希望成为中国生命科学生态体系有力的合作伙伴,因此宣布将投资1800万欧元(约1.4亿元人民币)于浦东打造其全球最新、产品覆盖最广的综合性电子科技中心。
浦东开放与创新的基因,融入了30年发展的血脉。正是因为看好浦东发展的前景,跨国生物医药企业纷纷选择浦东落户,不仅形成了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高地,也提升了城市的资源配置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引进培育人才融入全球化战略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撑。
迪卡侬是来自法国的全球最大综合用品集团,也是浦东总部经济十大样本之一。早在2003年,迪卡侬就将大中华区总部(包括生产和零售)迁至上海浦东,当年11月开设了亚洲首家标准商场,即浦东新区的花木商场。该商场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是迪卡侬在华零售发展的重要基石。2014年,迪卡侬全球羽毛球品牌中心,从法国迁至浦东。目前,迪卡侬已在浦东注册成立了零售、生产和电商等5家全资子公司。
落户浦东17年来,迪卡侬在中国逐步实现了集团全产业链布局,中国也是迪卡侬集团除总部法国之外,首个拥有全产业链业务的海外市场。
迪卡侬中国副总裁王亭亭告诉记者,浦东总部经济政策给予的人才引进、规模化生产、办公环境等多方面支持,为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融入全球化发展进程提供了支撑。尤其是一系列政策推进外籍高层次人才在国内交流便利化,简化符合条件的外籍人才在华工作的申请流程,助力外资企业实现高效优质的发展。
“例如,迪卡侬的高精尖外籍人才在中国国内有紧急会议和重要项目时,可在浦东自贸区落地后实行口岸签,大大节省了提前办理签证所花费的时间,方便外籍高层次人才在国内开展商务交流等活动。”
在第三届进博会现场,普华永道You Plus与新东方前途出国在上海、徐州、福州三地连线,共同签订了合作协议。按照这份协议,双方将拓展高端职业教育细分领域的前瞻性布局,发挥自身在行业资源、教育产品内容与讲师资源的专业性,关注并服务广大国内外年轻人的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
You Plus是普华永道在专业教育培训领域的创新,也是首家注册在上海自贸区的外商独资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面向全球年轻商务人群。它通过系统性学习和针对性实践,为不同文化背景年轻人提供长远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工具,为个人发展创造多样化选择,帮助国内外优秀年轻人更加了解中国市场。
尤其在服务留学归国人员求职方面,You Plus提供包括职前教育、能力提升、职业履历提升等就业力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服务,起到名企直通车的重要作用。
普华永道创新服务部主管合伙人蔡晓颖告诉记者,YouPlus业务之所以能成功落地上海,离不开上海自贸区创新举措带来的制度红利。普华永道高度重视进博会作为连接全球企业和中国市场的平台作用,不断对外介绍和推广进博会。
“前两届进博会,普华永道收获满满,多项合作协议已成功落地。因此也和进博会签下了‘三年长约’,充分体现了普华永道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着眼更高质量满足多元化需求
第三届进博会上,通用汽车在展台最显著位置展出一辆亮蓝色的第八代雪佛兰科尔维特Stingray敞篷车,现场还有凯迪拉克、雪佛兰、GMC的大型休旅旗舰车型。
“在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这些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用车需求。”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柏历说。
从上世纪90年代起,通用汽车以浦东为起点,在中国实现了从零到百万级的汽车国产化,打造了覆盖研发、生产、销售、衍生业务在内的完整汽车产业价值链。
今天,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曾经被视为奢侈品的汽车也早已驶入千家万户。在新能源和智能驾驶技术的推动下,千万级销量的中国汽车市场正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带动着全球汽车行业的转型。
经过多年的发展,位于浦东金桥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和通用汽车中国前瞻技术中心形成了国际一流的技术实力,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络汽车,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个人出行解决方案。
柏历认为,通用汽车在上海的发展足迹伴随着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崛起,是中国汽车产业价值提升与外溢的缩影。以“蓝天梦”“未来车”为代表的浦东科创产业集群将为通用汽车创新带来更多协同效应。
浦东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扩大开放,融入全球化发展的进程,和引领未来个人出行的深刻变革。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通用汽车将在浦东这块创新的热土上再次出发,携手本土合作伙伴,共同创造“零事故、零排放、零拥堵”的美好未来。
作 者 潘高峰 左妍 叶薇 张钰芸 金志刚 陆梓华 杨硕 钱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