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新闻中心

您在这里: 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要闻 新闻报道

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成效显著,今年集中推出18项措施 发布日期: 2021年01月29日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据海关总署消息,海关总署1月19日起牵头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深圳、杭州、宁波等8个城市,集中开展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

本轮专项行动为期4个月,海关总署协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推出18项针对性改进措施,进一步优流程、降成本、压时间、提效率,着力解决当前市场主体关切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开展的上一轮专项行动,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和审批事项进一步精简、口岸整体通关时间进一步压缩、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进一步降低,取得明显成效。

进一步优流程

1月10日,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进口的一批约1.7万台三星手机运抵广州白云机场,企业采用“两步申报”通关方式,大约20分钟后就收到货物可以提离的回执信息,顺利解决了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东盟原产地证书未及时收到的难题。

在上一轮专项行动推动下,“双随机、一公开”在海关执法领域实现全覆盖,在尊重企业通关自主选择的前提下,鼓励企业选取进出口“提前申报”和进口“两步申报”等模式,通关时效显著提升。

2020年12月,全国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34.91小时和1.78小时,较2017年分别压缩64.2%和85.5%。其中,高级认证企业通关时间最短,主要海港通关效率总体提升。

今年专项行动中,我国将进一步深化“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等改革,在具备条件的港口深入推进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出口货物“抵港直装”试点,为企业提供更多可选择的通关模式。

同时,提高非侵入式检查比例,扩大“智能审图”等覆盖范围。优化高级认证企业(AEO)布控指令,按照企业信用等级动态调整相关商品的抽检比例。加快“智慧港口”建设,推广智能卡口、无人集卡、智能理货等应用,实现物流数据的多方共享。探索开展长三角海关特殊货物检查作业一体化改革,推动大湾区组合港、湾区一港通等改革,优化“沪渝直达快线”运营组织模式,多措并举进一步优化通关流程,合理压减通关环节,实现进出口环节边境合规时间进一步压缩。

进一步压时间

去年以来,我国持续精简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和随附单证,目前进出口环节需要验核的监管证件已从2018年86种精简至41种。除3种因安全保密需要等情况不能联网,其余38种全部实现网上申请办理,其中19种证件已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口受理。

据了解,目前海关等口岸查验部门执法时间在整体通关时间所占比例仅约20%-30%,除去物流、码头作业、缴税、人工干预等环节必要工作时间,通关环节时间进一步压缩有限。进一步压缩进出口全链条时间,需要查验部门、地方政府、港口码头、相关企业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今年专项行动中,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巩固整体通关时间成效,着力压缩进出口环节单证合规时间,在全国主要海运口岸继续推进集装箱设备交接单、装箱单、提货单等单证电子化,鼓励船公司推进提单电子化,全面提升物流作业无纸化水平。在集装箱干线港口探索试点推进基于区块链的集装箱电子放贷平台应用,对海运单、提货单等电子单证上链的进口集装箱货物,港航企业实行全程电子放行,海关提供电子放行信息予以支持。

同时,推进提升电子版《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申领比例、跨部门合作和电子证明信息共享,协调推动由相关国家和经济体官方机构出具重点商品检验检疫证书试点开展联网核查,大力提升进出口环节单证无纸化电子化水平。

进一步降成本

去年,我国阶段性免征进出口货物港口建设费,减半征收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货物港务费、港口设施保安费收费标准分别降低20%。全年免收港口建设费达150亿元,减收货物港务费和港口设施保安费达9.6亿元。

同时,各地在有条件的口岸复制推广“一站式阳光价格”收费模式,通过提升港口收费透明度和可比性,促进降低进出口合规成本,得到世界银行跨境贸易团队认可。

今年专项行动将紧盯进一步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积极引导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进一步增加船舶运力投放,提升国际班轮和集装箱供应能力,缓解当前出口集装箱船舶运力紧张状况,降低企业跨境运输成本。

以宁波海关为例,该关依托企业-海关-码头全流程电子数据交互,开发应用新一代空箱管理系统,全面实施空箱监管无纸化,对非布控查验的空箱,企业在线申报后可直接凭海关电子放行指令办理提箱手续,实现业务办理的“一次不用跑”,有效缓解了集装箱用箱紧张,实现了企业提箱快速省心。

专项行动中,我国还将进一步归并精简港口收费项目,将港口设施保安费纳入港口作业包干费,继续推进各收费主体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公开收费标准、服务项目等信息,增强口岸收费的透明度和可比性。进一步落实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并强化动态调整更新,清单之外一律不得收费。

其中,“单一窗口”已实现与25个部门总对总系统对接和信息共享,累计注册用户396万余家,日申报业务量1200万票,基本满足企业“一站式”业务办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