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商务部解读《“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多次提到进博会 发布日期: 2021年11月25日 来源:商务微新闻
2021年11月24日(星期三)下午3时,商务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副部长任鸿斌、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介绍《“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有关情况,以及今年以来外贸工作成效及下一步重点工作,并答记者问,会上多次提到进博会。
如何看待当前外贸发展形势,下一步“稳外贸”工作商务部有何考虑?
任鸿斌:当前,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国内和国际挑战并存,短期和中长期风险叠加。四大宏观风险不容忽视。一是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不牢,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发展不均衡。二是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三是全球通胀上升,沿产业链从上游向下游传导。四是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区域化、近岸化、本土化、短链化趋势明显。具体到微观企业主体,主要有六大困难,我们总结为“三多三少”。
三多:一是贸易风险多,很多企业的订单被延迟或取消,收汇风险加大。这个大家知道主要是疫情造成效率低下。二是成本上涨多,海运运价仍处在高位,原材料价格上涨,反映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路透商品研究局(CRB)指数达到235,较去年低点上涨一倍多。三是供应链堵点多,多国仍未全面复工复产,港口持续拥堵,全球主干航线准班率从去年5月的73.6%下降至今年10月的17%。
三少:一是订单少,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已连续6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下。二是芯片少,机构预测供应紧张情况可能持续至2023年。三是制造业劳动力偏少,部分地区外贸企业面临季节性用工短缺。
在中国外贸高速增长的背后,我们必须清醒看到,许多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困难增多,“有单不敢接”“增收不增利”现象较为普遍。外贸发展还存在很多隐忧,不能盲目乐观。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密切跟踪形势,深入调查研究,针对外贸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需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跨周期调节工作,适时出台新一轮稳外贸政策举措,确保外贸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我们将对标商务工作“三个重要”新定位,认真落实“十四五”外贸高质量发展规划,持续提升外贸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坚决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着力从“稳主体、促创新、强韧性、拓市场”等4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稳主体,防范化解外贸领域风险。会同各地方和有关部门狠抓政策落实,进一步提升出口信用保险作用,抓实抓好外贸信贷投放,增强企业应对汇率风险能力,提高便利化水平,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
二是促创新,提升外贸发展质量和效益。做好新一批跨境电商综试区扩围工作,发挥好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带动作用,建设好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促进绿色贸易发展。
三是强韧性,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培育好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各类平台;实施好对外贸易畅通行动,推进物流畅通、结算畅通。
四是拓市场,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充分发挥贸易畅通工作组作用,用好已签署的自贸协定,精心办好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等重大展会,指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谢谢。
习近平总书记于今年四月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关注到《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发展绿色贸易,请问“十四五”期间商务部将有哪些促进绿色贸易发展的工作举措?
李兴乾:坚持绿色引领,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是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也是贸易创新的重要方向。落实中国政府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决策,必须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贸易发展道路。“十四五”期间,我们将重点推进四项建设:
一是建立绿色贸易标准和认证体系。完善绿色标准、认证、标识体系,促进国际合作和互认。推动国内国际绿色低碳贸易规则、机制对接。探索建立外贸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体系,鼓励引导外贸企业推进产品绿色环保转型。
二是打造绿色贸易发展平台。持续推进“绿色展会”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发挥进博会、广交会等重要展会绿色低碳示范引领作用。支持举办碳达峰、碳中和主题展会,打造高水平、高标准、高层次的绿色贸易促进平台。
三是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绿色低碳产品贸易。严格管理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强化国际环境公约受控物质进出口许可管理。指导地方培育低碳贸易双循环企业和骨干外贸企业,支持绿色低碳贸易主体成长发展。
四是开展绿色贸易国际合作。加强与重点市场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绿色贸易合作。积极参与绿色贸易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深化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技术装备和服务合作。参与多边和区域绿色贸易议题交流合作。谢谢。
在刚刚闭幕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将“更加注重扩大进口”,并提出一系列举措,《规划》也提出要扩大进口,请问“十四五”期间商务部将采取哪些举措扩大进口?
李兴乾:从最开始对新冠疫情的猝不及防,到全民抗疫的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再到实现疫情防控常态化,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抗疫经验。近年来,中国政府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连续四届成功举办进博会,主动扩大进口取得积极成效。今年1-10月,中国进口达到2.19万亿美元,增长31.4%,规模创历史新高。中国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2020年中国进口占世界进口比重高达11.5%,今年上半年进口额占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至12%。“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更加重视进口作用,扩大与贸易伙伴利益交汇,与世界共享中国发展机遇。重点将做好四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鼓励优质消费品进口,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增加能源资源产品和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优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进一步推进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扩大自周边国家进口。
二是深入培育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在总结评估已有示范区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将适时增设新一批进口示范区。支持各地提升进口保障能力,服务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要通过进口贸易创新,更好促进外贸平衡发展。
三是充分发挥进口贸易平台作用。进博会举办以来,已经成为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将通过进博会、消博会和广交会进口展区等重要贸易平台,推动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服务进口,支持改善民生相关产品的进口,让全球优质产品和特色商品高效对接中国市场。
四是高标准推动进口贸易便利化。2019年,中国政府主动履行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义务,提前完成实施“单一窗口”有关条款。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创新监管方式,完善通关政策,优化服务措施,为扩大进口提供了得力保障。着眼于畅通国际供应链,我们将针对性地推动完善相关政策,进一步提高进口便利化水平,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