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增强“投资中国”品牌吸引力 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20日 来源:国际商报
商务部3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574家,同比增长5.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712.1亿元。从行业看,制造业、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为478.2亿元和1204.9亿元。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524.9亿元,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生物药品制造业、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33.5%、22.9%和40.7%。从来源地看,英国、德国、韩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87.9%、54.7%、45.2%。
数据增长的背后是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并就“大力鼓励外商投资”作出一系列具体部署。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各项举措落地见效,“投资中国”的品牌吸引力将不断增强,在更好惠及国内民生的同时,也将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更多中国机遇。
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各方
3月14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向上海德达医院颁发了外商独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这是上海首家获颁这一执业许可证的外商独资医院,该医院也成为全国首家外商独资的心血管专科医院。
在天津,全国首家外商独资三级综合医院——天津鹏瑞利医院也于近期正式开诊。该医院由总部位于新加坡的鹏瑞利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额约10亿元。据悉,该医院拥有500张床位,可提供较为全面的医疗服务,能满足常见疾病和疑难病症的诊疗需求,同时设有国际部,提供健康及慢病管理等定制化医疗服务。借助天津南站周边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该医院的服务范围可辐射京津冀地区。
外商独资医院的相继获批落地是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结出的硕果之一。2024年,中国实现了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并在增值电信、生物技术、外商独资医院等领域进一步开放了服务业试点。截至2024年年底,已有2343家外资企业获准在华经营电信业务;首批6家从事干细胞产业的外资企业已在中国完成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变更,将人体干细胞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纳入经营范围。
中国有力的开放举措也进一步增强了外企投资中国的磁吸力:2024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近6万家,同比增长9.9%;近5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收益率约9%,位居全球前列;截至2024年年底,外商累计在华投资设立企业近124万家,实际使用外资20.6万亿元……一系列数据充分表明,中国依然是跨国公司的投资热土,“看多”“看涨”中国仍是众多外企的共识。
“中国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是应对外部挑战的主动作为,彰显了中国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坚持开放合作的决心。”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张水波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有助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近期,《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发布,从有序扩大自主开放、提高投资促进水平、增强开放平台效能、加大服务保障力度四个方面提出20条有力措施,释放了中国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
围绕行动方案,当前各地各部门正推动出台若干配套政策文件,加速优化外企在华营商环境。与此同时,多地商务部门也正持续开展服务外资企业专项行动,深入走访外资企业,及时了解并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在引进重大项目方面,我们将坚持‘高位推动、专班服务、全程跟踪’,针对项目全生命周期构建‘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外企商务服务员制度作用,及时‘上门’送政策,提供‘一站式’服务,清单化解决外商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辽宁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
浙江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亦表示,2025年,浙江将重点围绕新质生产力开展精准招商,积极拓宽招引渠道,深化“投资浙里”全球大招商,强化重点项目资源要素保障,推进优化开放环境“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改革等方面协同发力,聚力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地。
“为更好打造‘投资中国’品牌,我认为可在以下四方面进一步发力。”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磊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首先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这是打造“投资中国”品牌的根本。
其次应展示中国优势,全方位展示中国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让各国投资者在走进中国、了解中国的基础上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力度。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投资中国”品牌的宣传推广。通过进博会、服贸会、投洽会等国际经贸合作平台,为打造“投资中国”品牌提供支持。
“最后应提升‘投资中国’品牌的服务和保障,继续发挥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用好外资企业圆桌会、外资企业问题诉求收集办理系统,搭建与外资企业坦诚沟通、务实交流的平台,从而吸引更多外资企业选择中国、扎根中国。”李磊说。
(记者:洪剑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