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新闻中心

您在这里: 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要闻 新闻报道

中非农业经贸合作行稳致远 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23日    来源:农民日报

今年6月,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将在湖南长沙开幕。作为中非经贸合作的新机制,务实合作举措落实的新平台和地方对非经贸合作的新窗口,该博览会已成为深化中非互利合作的一块“金字招牌”,为中非务实合作不断注入新动能。

据商务部部长助理唐文弘介绍,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2024年中非贸易额达2956亿美元,连续第四年创历史新高。中国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其中中国自非洲进口1168亿美元,增长了6.9%,对非洲出口1788亿美元,增长了3.5%。这些数字代表着中非双方务实互利合作的丰硕成果。

减免关税,中国市场向最不发达国家敞开大门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方愿主动单方面扩大市场开放,决定给予包括33个非洲国家在内的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成为实施这一举措的首个发展中大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推动中国大市场成为非洲大机遇。

  商务部西亚非洲司司长沈翔表示,零关税政策自去年12月1日启动至今年3月,中国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进口额达214.2亿美元,同比增长15.2%。同时中国还持续面向非洲国家扩大市场开放水平。自峰会闭幕以来,已有赞比亚大豆、尼日利亚花生等18个非洲国家的22种农产品新获得输华准入。

  2024年,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设立了非洲产品专区,组织国内专业采购商与非洲参展商洽谈,助力非洲特色优质产品开拓中国市场。包括赞比亚蜂蜜、肯尼亚鲜花、贝宁菠萝等在内的特色农产品成为进博会热门产品。

  根据商务部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国自非洲进口的咖啡同比增长70.4%,可可豆同比增长56.8%,扩大自非洲国家进口,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多元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也有效助力了非洲国家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为双方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以卢旺达干辣椒为例,2021年卢旺达干辣椒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干辣椒种植已经成为卢旺达重要出口产业,直接惠及上千名当地农民。同时卢旺达干辣椒的辣度是普通干辣椒的4倍以上,进入中国市场以后,成为制作火锅底料、卤料加工的上好食材,性价比较高,深受国内消费者喜爱。卢旺达农业专家曾表示:“对华出口带来的稳定收入提升了当地农户的收入水平,带来国内外的投资,推动了行业现代化的发展。”

“下一步,中国商务部还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支持最不发达国家,特别是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用足用好这一优惠政策,持续扩大对华出口的规模和品类,共享中国大市场带来的发展机遇,同时为中国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更多物美价廉的选择。”沈翔说。

对非投资,助力非洲国家经济平稳发展

  近年来,在非洲国家经济稳步发展和整体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对非投资的意愿也显著增强。

  商务部数据显示,在过去5年中,中国企业对非直接投资年均保持在30亿美元以上,投资项目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基础设施,农业、加工制造等。同时中国对非洲投资主体更加多元,民营企业成为对非投资合作的生力军,投资企业的数量占中国对非投资企业总数的70%以上。

  据沈翔介绍,中国商务部已与34个非洲国家签署了投资促进和保护协定,与14个非洲国家建立投资和经济合作工作组,为中非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下一步,中国商务部将以落实十大伙伴行动为主线,与非方密切协调配合,推动中非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沈翔说,具体措施有:

  首先,在非洲5个区域打造中非产业合作增长圈。鼓励中国企业结合非洲国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开展各类产业园区、物流设施、电力能源等项目的建设,增强产业集聚效应。

  其次,推动投资贸易融合发展。目前中国企业已与非洲合作伙伴开展了此类合作,根据中国市场需求和非洲国家特色产品优势,开展农产品的订单化种植、深加工等合作,提高了非洲初级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中国将继续鼓励双方的企业抓住中国扩大开放的机遇,达成更多投资合作的效果。

最后,支持中小企业合作。中小企业具有小、快、灵的特点,在解决就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将积极推动与非洲国家间中小企业的合作,举办中小企业对接活动,支持中非青年企业家、妇女企业家开展创新、创业合作,为双方中小企业合作打开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中国商务部将协调资源开展中小企业人才培养,通过展博会、经贸团组互访等更多的形式,促进中非中小企业间的投资合作。

开展合作,推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非洲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中国积极支持和参与非洲的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双方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互利合作。

  据唐文弘介绍,在工业化方面,中国在非洲参与建设铁路、公路、港口、电力、能源等基础设施,帮助非洲改善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为非洲加快工业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中国企业在非洲参与投资建设了一大批产业园区,推动非洲国家制造业的发展。

  同时,在农业现代化方面,中国农业专家通过传授技术、改良品种等方法,提高非洲国家的水稻、木薯等重要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帮助非洲国家提高粮食自给率。菌草技术进入非洲多个国家,成为帮助当地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致富草、幸福草。中国企业在非洲建设橡胶、腰鼓、剑、麻等领域的加工厂,有效提升当地加工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

据了解,中国还将着力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加大合作力度。中国将与非洲国家在新科技、新能源、新产业领域保持密切交流,支持非洲加快发展数字产业,抓住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机遇,通过技术赋能推动产业升级。中国将继续向非洲提供新能源技术和产品,增加非洲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绿色底色,支持非洲能源转型,提升环境可持续和气候韧性发展的能力等。

(记者:姚雯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