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从互补到共赢, 中非经贸合作提质增效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08日 来源:国际商报
2024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十大伙伴行动”,受到非洲国家高度评价和广泛响应,为中非深化务实合作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动能。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在日前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一年来,我们同非洲伙伴一道,密切配合、互信同行,持续抓好“十大伙伴行动”落实,不断深化经贸领域合作,共同应对复杂严峻国际环境,携手推进开放共赢的现代化。
受访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依托稳固的双边关系、突出的互补优势、广阔的新兴领域机遇及完善的制度保障等优势,中非经贸合作增长潜力将持续释放。下一阶段的关键,在于精准运用规则、金融、数字、绿色“四大杠杆”,有效地将当前中非经贸的增长,稳步转化为更具韧性与活力的可持续竞争力。
以贸易繁荣促共赢
在广东雷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中,非洲市场一直占据着特殊且重要的位置。
该公司外贸部销售总监叶得塔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全球化浪潮下非洲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有力援建支持,人口众多的非洲大陆正日益发展成为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市场。“此前,公司主要聚焦南非市场。随着近年来非洲的发展更加均衡,尼日利亚、喀麦隆、利比亚等国家的市场持续增长,尤其是对大功率带灯效派对音响的需求不断增加,单次订单量达到数个货柜,且返单稳定有序。”
对非市场订单的增长,得益于雷洋智能对当地文化与消费需求的精准捕捉。叶得塔介绍,非洲人民爱音乐、擅歌舞,基于这一文化特点,公司研发生产的大功率、带氛围灯类的产品在非洲市场上广受欢迎,销售额稳步增长。不仅如此,针对非洲消费者对低音的独特偏好,公司对产品进行了专项优化:硬件方面,增加了丝膜高音以增强声音在空旷场所的穿透力;软件方面,使低音具有了特别的增强效果。“现在客户反馈时常说这个低音太对味了,这种认可让我们非常有成就感。”她说道。
叶得塔坦言:“新一轮经济周期给全球消费电子市场带来巨大变革,特别是亚非市场发展增速迅猛,并预计将长期处于上行阶段。我们将针对非洲市场的需求,设计出更多符合消费者预期的优质产品。”
在爱科(常州)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的工厂内,数十台拖拉机整装待发,即将在南京海关所属常州海关监管下出口至南非。“近年来,非洲市场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持续增长,我们的产品在绿色创新和技术发展上不断发力。今年1—7月,公司出口非洲的货值达3729万元。”该公司物流部负责人张雅清说。
近年来,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往来呈现量质齐升态势,书写着双向奔赴的合作新篇。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对非洲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7.2%。地方层面,南京海关持续服务企业,用好用足政策优惠,推动中非合作领域由传统贸易、工程建设向数字、绿色等新兴领域延伸,助力更多江苏企业开拓非洲市场。据统计,今年前7个月江苏省对非洲进出口额1247.3亿元,同比增长11.9%。据福州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福建省对非洲进出口额591.4亿元,同比增长15.1%;7月当月,福建对非洲进出口额破百亿元,同比增长30.3%。
当前,中国正积极推动非洲特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展现出十足诚意:积极支持与中国建交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用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与非洲国家商签共同发展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非经贸博览会等重大展会上为中非企业合作搭建平台……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中国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进口额达396.6亿美元,同比增长10.2%。肯尼亚的牛油果、埃塞俄比亚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喀麦隆的可可豆等众多特色优质产品零关税进入中国市场。
与此同时,中资企业在埃及、几内亚、津巴布韦等国投资建设氧化铝厂、钢铁厂等,助力非洲提升工业化水平,增加资源产品附加值,并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供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刘斌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中国与非洲国家的产品具有明显的互补效应。中国在机电产品领域具有比较优势,而非洲国家在资源类产品和农产品领域具有比较优势。未来,依托稳固的双边关系、突出的互补优势、广阔的新兴领域机遇及完善的制度保障等优势,中非经贸合作的增长潜力将持续释放,必将在未来全球经济舞台上绽放更为耀眼的光彩,实现双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以优势互补强合作
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中非关系:建立更深更广的联系》报告指出,在中非合作论坛引领下,中非合作已经成为当前非洲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中非贸易每年为非洲经济贡献1~2个百分点的增长,中国投资使非洲本地加工率从15%提升至45%。
《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明确提出,能源合作向清洁、低碳转型。据统计,中国已在非洲实施了300余个新能源项目,为非洲提供锂电池、光伏产品等优质新能源产品,助力非洲走向更加绿色、更可持续的未来。
据悉,商务部将继续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持续推动“十大伙伴行动”落地见效,更好地实现中非经济融合、发展联动和成果共享,为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如何推动中非贸易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迈进,专家亦提出相关建议。刘斌表示,政府层面,应签署更多的经贸协定,提升贸易便利化自由化程度。同时,推动更多的境外合作园区落地,做大做强对外合作的载体。企业层面,需加强合规性经营,提高与本地市场的融合度;加强数字化营销,拓宽销售渠道;加大绿色贸易和绿色投资,增强社会责任感;丰富跨境电商销售渠道,精确匹配当地市场需求。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从政策层面看,应加快推进与非洲自贸区原产地规则、绿色产品标准互认,推动建立“中非绿色贸易走廊”;扩容“中非发展基金”,并设立以人民币计价的对非贸易融资工具,以降低汇率波动的影响;同时,完善非洲国家主权评级与风险预警体系,帮助中小企业“敢贷愿保”。
于企业而言,鼓励汽车、光伏、家电等企业把CKD/SKD组装环节转移到非洲,以促进当地就业和相关配套工业发展,同时提高“非洲制造”的含量;推广中国的碳足迹核算方法,帮助非洲农产品获得“零碳认证”;通过跨境电商直播和短视频,深耕尼日利亚、肯尼亚、埃及等拥有3亿级互联网人口的大市场;建立覆盖非洲主要城市的售后维修和备件中心,实现从“卖产品”向“卖服务”升级。
(记者:邵志媛)
【免责声明】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以下简称“进口博览局”)非以营利为目的引用或转载媒体报道,相关行为旨在促进信息共享,不构成对原刊发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的担保或官方立场背书。本网站转载内容的著作权及法律责任均归属于原刊发媒体及作者。
如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转载的文章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我们提出书面意见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我们将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及时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修正标注或采取其他妥善的处理措施。
引用或转载内容所涉及的信息可能存在时效性差异,用户应对所载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独立判断。本网站不承担用户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载信息或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责任。
进口博览局始终尊重知识产权,致力于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提供优质的内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