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新闻中心

您在这里: 首页 新闻中心 展会动态 大家评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内涵 发布日期: 2022年12月06日    来源:北京日报

在迈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中国的对外开放有了新的内涵。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指出的,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时代中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更加突出自主性、安全性并坚持责任感。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相比于产品型开放或者要素型开放,“制度型开放”强调的是一个更深层次的开放,中国的制度开放要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结合起来。我们要以对内的制度改革带动对外的制度开放,以对外的制度开放倒逼国内制度创新。即对内要破除制度约束、促进央地协同与区域协同,对外要加强国际规则协调、争取制度建立的主导权。

  当今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在国际形势如此动荡的背景下,我国的对外开放要以保障安全为前提。首先,保障供应链产业链的安全。我国的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建设制造强国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全产业链的优势已经成为我国应对世界变局的重要稳定器。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环境之下,我国更应推进供应链的国际合作,以网络化的供应链发展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重塑之中。其次,要保障科技创新的安全。在科教兴国的战略引领下,我国近几年的科技创新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芯片等领域的“卡脖子”问题依然突出。在科技创新的全球合作中应更多地掌握研发、设计等核心环节的主导权,稳步推进核心系统的国产化替代。最后,要保障金融的安全。我国在深入扩大金融开放、建设金融强国的背景之下,必须做好金融风险防范。事实已经证明,当前全球金融体系十分脆弱,宏观金融政策缺乏协调,负面溢出效应明显。再加上当前各国金融市场的关联性在增强,一些金融创新所带来的新风险也在不断出现,因此我国在金融开放的路径下不得不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筑牢金融安全防护网。

  当下,全球面临的国际形势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要复杂,地缘政治、能源危机、债务危机、科技巨变、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等众多问题,不仅对发达国家,更对众多发展中小国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近年来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一带一路”是我国积极履行大国责任所提出的公共产品。整体上看,“一带一路”沿线贸易与投融资有效抵抗住了疫情等冲击,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并在2021年实现了大幅度增长。其中,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超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6%;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203亿美元,增长14.1%。政策沟通上,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的协议不仅数量上更多而且更加具体与可落地,在合作抗疫、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均有新的进展。设施联通上,中国正在以技术和标准的逐步“走出去”带动海外项目质量的大幅提升。贸易畅通上,目前中国和东盟互为双方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一大商品贸易伙伴,同时中国同拉美贸易额迅速增长,已经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凭借庞大且稳定的国内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稳定器。资金融通上,中国凭借亚投行为亚洲国家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身体力行地为国际社会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对冲美元体系所带来的全球风险。

  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的对外开放也具有了新的特征。新时代的中国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下的由内而外的开放,是保障供应链产业链安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下的可持续的开放,更是携手应对全球挑战、履行国际义务下的负责任的开放。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 申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