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专题

您在这里: 首页 专题 媒体话进博 中央媒体

【中国青年网】进博会有个“6天+365天”平台,帮助外国品牌迈出适应中国市场“第一步”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10日    来源:中国青年网

9月9日上午,记者参加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时来到上海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虹桥品汇)。

作为承接和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的“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主平台,同时也是“丝路电商”辐射引领区建设和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平台,虹桥品汇帮助许多外国品牌迈出了适应中国市场“第一步”。

虹桥品汇副总经理颜奕斌介绍说,很多海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适应中国市场,“每年进博会的数千家参展企业中,约9成是中小企业,它们的产品也许在部分区域或某个领域是No.1,但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市场,他们缺乏经验。如何把他们的品牌和承载的文化、情绪价值传达出去,适应中国市场,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费德(Federico)是意大利葡萄酒公司ITALIAN WINE BRANDS的亚太区域负责人,他告诉记者,通过进博会,几年来公司拓展了很多新的销售渠道,产品不仅销往沿海城市,也销往内陆地区。“现在我们意大利的集团是整个意大利唯一一家做葡萄酒的上市公司,去年销售了4.8亿欧元,灌装了接近2亿瓶葡萄酒。在亚太区,目前我们主要看好的就是中国市场。”

在虹桥品汇,还可以看到“从种子到杯子”的咖啡全产业链。2022年8月,虹桥品汇推出的首个专业品类进口集散平台虹桥国际咖啡港正式载体化运营,通过展示展销、资源整合、生态营造、规则制定等方式,赋能咖啡全产业链,聚焦贸易、人才和会展,全力建设“中国最大咖啡贸易枢纽”。

目前,虹桥国际咖啡港通过线下展示空间与线上产业平台结合的方式,已汇聚全球200余家优质咖啡产业供应商,集散来自60个国家的咖啡类商品,特别是有47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精品咖啡豆进入了中国市场。同时,虹桥国际咖啡港与云南、海南、广东江门、深圳等国内重要咖啡一、二、三产业集聚区域达成长期战略合作,积极助力中国咖啡走向世界舞台。虹桥国际咖啡港推出“百商万店”产业赋能计划,已与近百家咖啡企业开展深度业务合作,并通过高效的贸易撮合与产业对接,带动贸易规模达30亿元,显著丰富了上海乃至全国的咖啡产业生态。

海南中豫集团战略发展部部长李影介绍说,集团在非洲深耕40年,早期主营晶圆、工程、矿产开发等业务,在非洲积累了很好的资源和基础,后来在尝试多元贸易的过程中,将乌干达、布隆迪的咖啡豆引进到中国市场。她说:“作为咖啡业务的‘小白’,我们不知道怎样着手去做咖啡贸易这件事儿。去年我们结识了虹桥品汇和咖啡港,参加了咖啡港组织的第一届‘中国之选’全球精品咖啡生豆大赛,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之后很快就在这里布了一个展位,以此为平台开展业务。我觉得虹桥品汇的伙伴们具备《繁花》里‘汪小姐’那样敢拼敢打的精神,给了我们很多实际的帮助,帮我们拓展了很多新的可能性。”

在促进进博会“展品变商品”方面,虹桥品汇还通过直播基地,进一步服务展商。虹桥品汇副总经理潘浩骏介绍说,虹桥品汇直播基地是上海市商务委认定的首批“上海市直播电商基地”,致力于打造以进博为主题,以“丝路电商”为引领,以保税跨境为特色,以产业链供应链为优势的直播公共服务平台,2022年10月正式启用,共有直播间60间,包括场景式、仓储式、3D绿幕、明星VIP四大类型,可满足不同直播场景需求。

潘浩骏告诉记者,虹桥品汇联合入驻的MCN机构,为进博会参展企业和商品开展带货专场,推介柬埔寨腰果、新西兰蜂蜜、巴基斯坦珠宝、埃塞俄比亚咖啡、日本厨具等近百个品牌的商品。“比如韩国的三养食品,本身就是入驻虹桥品汇的企业,又和我们的入驻MCN机构合作,产生了很好的‘化学反应’,入驻直播基地后首年实现线上销量翻番,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达到了20亿元,效果非常好。”

(记者:魏其濛、王烨捷)

【免责声明】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以下简称“进口博览局”)非以营利为目的引用或转载媒体报道,相关行为旨在促进信息共享,不构成对原刊发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的担保或官方立场背书。本网站转载内容的著作权及法律责任均归属于原刊发媒体及作者。

如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转载的文章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我们提出书面意见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我们将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及时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修正标注或采取其他妥善的处理措施。

引用或转载内容所涉及的信息可能存在时效性差异,用户应对所载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独立判断。本网站不承担用户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载信息或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责任。

进口博览局始终尊重知识产权,致力于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提供优质的内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