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专题

您在这里: 首页 专题 媒体话进博 中央媒体

【人民日报客户端】进博会“全勤生”阿斯利康力促“展品变商品”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18日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进入倒计时50天,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中国。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一年一度的进博会已成为观察外资企业在华发展信心与战略定力的重要风向标。作为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连续八年全勤参与,参展规模逐年扩大。从最初的产品展示到如今涵盖研发、生产、生态建设的全方位呈现,正是其深耕中国、积极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大局的生动注脚。

从首届参展至今,得益于进博会“溢出效应”,阿斯利康不断实现“展品变商品”,加速引入创新药。仅2024年通过进博平台进行中国首展的7款创新药中,今年以来就有1款罕见病领域的药物在华获批。

八年来,阿斯利康持续加大对华投入,其背后是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我深切感受到中国政府持续推进中国市场开放和深化全球协作的意愿,中国正在以开放姿态邀请各国企业助力中国经济发展。”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说。

入华32年之际,阿斯利康将“推动科学与创新”、“促进诊疗变革与共同健康”、“支持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在华发展的三大战略重点,致力于成为中国医疗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同行者”与“助推者”。

在推动科学与创新方面,阿斯利康持续提升中国在全球研发网络中的战略地位,加码在华研发投入。今年3月,阿斯利康宣布投资25亿美元,在北京建立第六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并达成多项重大研发与生产合作。据统计,阿斯利康全球六大战略研发中心,有两个落户在中国,体现了“在中国、为全球”的战略布局。

目前,阿斯利康中国研发管线内有200多个项目,并将每年新增10-15个,与全球研发管线的同步研发率已达100%,计划到2030年底推出20款全球创新药。中国团队正主导近20项全球临床试验,在胃癌、肝癌、胆道癌等中国高发癌种领域,已开始引领全球药物研发。与此同时,2023年以来,阿斯利康已与14家中国创新药企达成授权合作,覆盖肿瘤、心血管、代谢等治疗领域,累计总金额超230亿美元。

在促进诊疗变革方面,阿斯利康积极构建覆盖疾病筛查、诊断、治疗、管理全流程的创新诊疗体系。例如,其支持打造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已落地1600多家医院,惠及超300万名患者。2024年,阿斯利康共有9款药物及新适应症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进一步提升了创新药物的可及性。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阿斯利康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本土化生产和绿色转型。2023年,公司发起“全球肿瘤研发中国博士后项目”,加强高端科研人才培养。同年以来,其在华生产供应投资累计超过17亿美元,无锡、泰州、青岛三大生产基地持续向全球70多个市场供应优质药品。在绿色运营方面,阿斯利康中国在过去五年实现自身运营碳排放减少约80%,并作为“可持续市场倡议”中国理事会健康系统工作组联合主席,积极引领行业低碳转型。

进博八载,阿斯利康的“全勤”参展不仅代表一家跨国企业的战略定力,更是中国持续深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在“在中国、为中国”的基础上,阿斯利康正朝着“在中国、为全球”的目标稳步推进,持续赋能中国医疗健康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以下简称“进口博览局”)非以营利为目的引用或转载媒体报道,相关行为旨在促进信息共享,不构成对原刊发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的担保或官方立场背书。本网站转载内容的著作权及法律责任均归属于原刊发媒体及作者。

如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转载的文章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我们提出书面意见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我们将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及时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修正标注或采取其他妥善的处理措施。

引用或转载内容所涉及的信息可能存在时效性差异,用户应对所载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独立判断。本网站不承担用户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载信息或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责任。

进口博览局始终尊重知识产权,致力于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提供优质的内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