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专题

您在这里: 首页 专题 媒体话进博 地方媒体

【东方网】一杯咖啡里的“进博故事”:虹桥品汇打造千亿级国际贸易新高地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10日    来源:东方网

“上海每两杯咖啡中,就有一杯的豆子来自我们这里。”在虹桥国际咖啡港,虹桥品汇副总经理朱菁的一句话,勾勒出一个庞大的咖啡贸易网络。而这个网络中,最动人的故事往往始于最小的单元。

亚的斯咖啡负责人王正祥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几年前,他只是进博会上一个9平方米小展位的主人。展会闭幕,当许多展商打包返程时,他的人生轨迹却因虹桥品汇而改变。平台将他从展会直接“领”进了常年在线的咖啡港,为他开启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在这里,他不再是孤军奋战的贸易商。“我们为他链接上下游客商,带他参加全国的展会,甚至埃塞俄比亚的公使来访时,还为他推荐了当地的庄园,让他直接拿到了优质货源。”朱菁介绍。如今,这位曾经的“9平米展商”,年贸易额已超过1000万元。

王正祥的成长轨迹,正是上海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虹桥品汇)如何将进博会“6天”的精彩延续为“365天”机遇的生动缩影。

今天,“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上海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虹桥品汇)。作为承接和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的“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主平台,虹桥品汇历经五年发展,已从一片平地崛起为链接全球好物的“永不落幕进博会”,正通过一个个生动案例,朝着千亿级国际贸易企业集聚地的目标迈进。

放大进博效应:“展品”变“商品”的加速器

“虹桥品汇是2018年首届进博会之前,上海市委市政府为了把进博会越办越好,承接和放大进博会的溢出效应,而决定打造的一个有集中度和显示度的实体平台。”虹桥品汇总经理蔡军介绍道。如今,平台已建成包括5万平方米保税物流中心、21万平方米商贸体验中心和40万平方米展贸办公中心在内的庞大载体,形成了“平台+园区”的联动发展格局。

其核心定位,就是让进博会的“展品”在这里高效地转化为老百姓和企业触手可及的“商品”。韩国三养火鸡面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品牌借助进博会来到中国,随后在虹桥商务区设立公司。平台不仅提供了展示空间,更通过撮合其与入驻的羽尘文化传媒等直播机构合作,拓宽了线上销售渠道和模式,助力其线上销量大涨。 2024年,虹桥品汇平台整体交易额预计达到300亿元。

创新引擎:保税物流中心跑出“加速度”

作为平台的核心引擎,虹桥商务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单位面积进口额位列全国前列,跨境电商进口业务订单量和交易额均为全市第一。 这里不仅是电商巨头的重要仓储基地,日均处理包裹量已从去年的3.3万个增长至4.4万个。

“我们从2020年投入运营,第一年交易额4个亿,第二年8个亿,第三年16个亿,去年是35个亿,今年预计在43至45个亿。”蔡军用一组数据清晰地描绘了保税物流中心的“倍数增长”轨迹。

这背后,是“展转保”、“展转跨”等一系列创新便利化措施的常态化应用。 展品在6天会期后可直接进入保税中心,实现365天延展。同时,在属地海关的支持下,企业得以享受“先放行后报关”、“汇总征税”等便利化措施,显著提升了通关效率和资金流动性。

构建生态:从“两箱酒”到一个产业“虹桥”

在虹桥品汇,单一的贸易对接已升级为完整的产业生态打造,虹桥国际酒窖和咖啡港便是其中的典范。

入驻企业东方创业讲述了一个“两箱酒”撬动国际合作的故事。2022年,公司为满足客户需求,尝试进口两箱格拉斯哥的威士忌。 借助虹桥品汇的功能性平台支持,这一看似微小的贸易最终演变为连接上海与格拉斯哥的桥梁。2023年,格拉斯哥商会会长带领二十多人的代表团回访,并最终促成格拉斯哥作为境外主宾城参加了2025年在上海举行的上交会。

这种以点带面、促进产业联动和国际交流的生态模式,虹桥品汇副总经理朱菁自豪地表示,通过汇聚全球60个国家的咖啡产品,平台将“从种子到杯子”的全产业链环节集聚于此,带动贸易额达30亿元,并深度参与制定了中国咖啡师国家职业标准。

赋能企业:迈向千亿级贸易集聚地

虹桥品汇的平台赋能效应显著,已吸引超过800家企业入驻,其中上规模的国际贸易企业超百家。 “我们从0开始,到今年平台集聚的贸易额预计将接近500个亿,”蔡军透露,“在下一个‘十五’规划里,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千亿级的国际贸易企业集聚平台。”

从承接进博溢出效应的单一功能,到构建集保税仓储、展示交易、产业集聚、总部经济于一体的复合生态,虹桥品汇生动诠释了“活力中国”的开放脉动与创新势能。作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的重要载体,这里不仅是全球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首发站”,更是一个促进消费、贸易与产业联动发展的强大枢纽。

【免责声明】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以下简称“进口博览局”)非以营利为目的引用或转载媒体报道,相关行为旨在促进信息共享,不构成对原刊发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的担保或官方立场背书。本网站转载内容的著作权及法律责任均归属于原刊发媒体及作者。

如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转载的文章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我们提出书面意见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我们将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及时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修正标注或采取其他妥善的处理措施。

引用或转载内容所涉及的信息可能存在时效性差异,用户应对所载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独立判断。本网站不承担用户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载信息或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责任。

进口博览局始终尊重知识产权,致力于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提供优质的内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