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青年报】掌握多门语言的进博会“小叶子”准备好了 以青春之声筑沟通之桥 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24日 来源:青年报
如何更好地向中外来宾介绍承载进博精神的文创产品?如何在偌大的展馆里化身“活地图”?带着这两个关键问题,来自上海电力大学的两名“小叶子”志愿者廖依楠与马圣美,已做好准备。她们一名是持有法语四级证书的二年级“小叶子”,一名是在校选修日语课程的一年级“小叶子”,她们将凭借熟练的多语言技能与饱满的服务热情,为中外来宾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文创馆里的“传播者”
廖依楠与进博会的缘分,早已在去年的服务中埋下伏笔。谈及为何今年再次报名“小叶子”,廖依楠说是上一届进博会志愿服务经历留下的深刻记忆,比如场馆里巡逻时的责任感,和其他“小叶子”围坐分享志愿者经验的温暖时刻,还有“被需要、能奉献”的价值感,让她对这个身份产生了深深的归属感。
“去年服务结束后,我总忍不住怀念在进博会的日子,”廖依楠笑着说,“今年不仅想做好本职工作,更想帮新加入的伙伴尽快适应,把这份热情传下去。”这份对志愿服务的坚守,让她近期为志愿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而她的法语技能更是成为服务文创馆的“秘籍”。
“今年进博会如果遇到法国嘉宾,我能直接用法语提供指引与咨询,拉近沟通距离。我还提前准备了文创产品的法语介绍短句,想带着外国来宾读懂‘爆款’‘进宝’吉祥物与非遗、文物结合的设计巧思。”
廖依楠告诉记者,她希望能成为中法文化交流的纽带,在服务中留意文化差异,用友好与专业让外国嘉宾感受中国温度。在她看来,文创馆的志愿工作是展示进博会文化与上海城市形象的窗口。
展馆里的“活地图”
与廖依楠不同,来自能机学院的马圣美是第一次以“小叶子”的身份参与进博会,这个机会对她而言格外珍贵。马圣美说:“我已经大三了,想抓住这次能成为‘小叶子’的机会。”更让她心动的是帮助别人获得的快乐,她喜欢和不同的人交流,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日语和英语技能,更好地做好志愿服务工作。
大一时,马圣美在全国大英赛获得二等奖。而日语学习,则是兴趣与课程学习的结合。课堂上,她选修了学校的日语课程,打下了系统的语法与词汇基础。
谈及如何在志愿工作中发挥语言优势,马圣美告诉记者,遇到有需求的外国展商或观众,她可以用日语或英语指引方向,减少语言障碍。如果碰到能源领域的咨询,还可以结合自己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更快理解需求,甚至协助传递基础的专业信息,让服务更精准。
廖依楠与马圣美正是上海电力大学77名第八届进博会“小叶子”的缩影,这两名志愿者告诉记者,学校已经开展经验分享、岗前培训等多样化的培训,从仪容仪表到服务规范用语,再到跨文化交流技巧,让“小叶子”更深刻认识到志愿服务背后的青年使命担当。
(记者:陈泳均)
【免责声明】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以下简称“进口博览局”)非以营利为目的引用或转载媒体报道,相关行为旨在促进信息共享,不构成对原刊发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的担保或官方立场背书。本网站转载内容的著作权及法律责任均归属于原刊发媒体及作者。
如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转载的文章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我们提出书面意见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我们将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及时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修正标注或采取其他妥善的处理措施。
引用或转载内容所涉及的信息可能存在时效性差异,用户应对所载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独立判断。本网站不承担用户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载信息或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责任。
进口博览局始终尊重知识产权,致力于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提供优质的内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