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专题

您在这里: 首页 专题 媒体话进博 行业媒体

【中国体育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及时雨” 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25日    来源:中国体育报

8月2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了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

记者:在当前体育消费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请问可以通过哪些具体途径和策略,更为有效地拓展全新的体育消费场景?

王雪莉:在拓展体育新消费场景方面,近年来政策持续鼓励体育与城市空间、文化旅游、商业综合体的融合发展,推动体育走出专业场馆、融入日常生活。其中,一种重要的路径是在既有公共空间中“嵌入”体育功能,使体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的运动场所。例如,许多城市在公园、商业街区、高校、产业园等区域植入健身路径、智能运动设施或轻量化体育场景,形成“15分钟健身圈”。例如,成都环城绿道将智能健身仓、骑行驿站与城市公园景观串联;上海前滩体育公园则叠加攀岩馆、滑板场与露天剧场,形成“运动+休闲+文化”的消费链条。

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体育新消费场景也体现出差异化供给趋势。青少年人群所青睐的城市滑板公园、极限运动营地、沉浸式电竞运动空间成为城市新地标;青年群体偏好结合社交、时尚元素的夜间篮球场、音乐跑活动或智能化健身房;中老年人群需要功能明确、环境友好、配套完善的康体健身中心和康养运动路径。实践层面,各地正探索“全龄覆盖+功能融合+数字赋能”的创新路径:针对儿童、青少年,推广社区“运动成长空间”,将攀岩墙、儿童体适能区与家长休息区结合,形成“亲子运动+社交”复合场景;面向中老年群体,试点“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整合健身器材、体质监测、康复理疗服务。

科技赋能也推动体育场景进一步向数字化转型,虚拟现实运动游戏、AI健身镜、可穿戴运动设备等智能产品不断丰富消费体验,体育消费由“参与运动”拓展为“体验、观看、互动、分享”全链条消费模式,形成“场景+内容+科技”的融合形态。

此外,要积极推进“体育+文旅商”深度融合,依托景区、商圈、社区等载体,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体育旅游精品线路、赛事型社区综合体与夜间体育消费集聚区。通过开展体育消费季、发放惠民体育消费券、举办社区趣味赛事等多元惠民活动,降低公众参与门槛,增强消费体验,真正让体育消费融入生活、惠及民生,进一步激活体育消费潜力、培育产业新增长点。

记者:服贸会、进博会、体育用品博览会等众多平台不断发展,怎样借助这些平台进一步丰富体育产品供给,进而从平台建设层面推动体育消费实现更好发展?

王雪莉: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等多个平台的设置,正成为我国推动体育消费增长的重要载体。这些平台在“产业+消费”双轮驱动中扮演着三大关键角色:一是信息展示平台,二是交易撮合平台,三是行业风向平台。

如每年举办的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体育用品行业展览,近年来作用愈发凸显。它不仅展示装备制造、智能器械、青少年及户外运动新品,还通过设立体验区、互动区推动现场消费行为,促成“展销一体”。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则将体育服务设为特色板块之一,集中展示赛事运营、康复服务、数字体育解决方案等内容,成为我国体育服务贸易走向国际的窗口。再看第七届进博会的体育及户外用品板块,展品范围涵盖体育用品、健身器材、户外用品、体育科技等多个领域。进博会在政策引导、市场期待、企业参与等多方面展现出强劲势头,有望成为推动体育消费市场增长、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专业性的体育产业大会,如已成功举办两届的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也逐渐形成集政策发布、市场分析、企业对接、消费推广于一体的复合型平台,在推动体育产业主体多样化参与、供给体系多元化升级中发挥桥梁作用。

这些展会和平台的系统性建设,既强化了供需两端的精准匹配,也在引导消费结构由“器材导向”转向“场景供给+服务导向”,充分调动了市场力量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和消费规模扩大,提高了体育经营主体活力,为我国体育消费市场注入了能量。

(记者:王辉)

【免责声明】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以下简称“进口博览局”)非以营利为目的引用或转载媒体报道,相关行为旨在促进信息共享,不构成对原刊发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的担保或官方立场背书。本网站转载内容的著作权及法律责任均归属于原刊发媒体及作者。

如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转载的文章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我们提出书面意见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我们将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及时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修正标注或采取其他妥善的处理措施。

引用或转载内容所涉及的信息可能存在时效性差异,用户应对所载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独立判断。本网站不承担用户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载信息或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责任。

进口博览局始终尊重知识产权,致力于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提供优质的内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