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专题

您在这里: 首页 专题 媒体话进博 行业媒体

【国际商报】扩大进口,中国还将出这些实招 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31日    来源:国际商报

当世界经济的巨轮在风浪中颠簸前行,中国正以高水平开放的坚定态度与扎实举措,成为引领全球贸易发展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如同一座矗立在历史交汇点的巍峨灯塔,为“十五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照亮了前行的方向。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

《建议》全文超2万字,其中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了专章部署,“推动贸易创新发展”被提升至更重要的位置,对未来五年贸易强国的三大支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均有部署,深刻彰显了中国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战略定力,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坚定决心。

“开放是发展自身、造福世界的康庄大道。”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文涛在10月24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中国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十四五”货物和服务进口将超过15万亿美元。

一个奋进、开放、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将继续为全球经济注入“中国动力”。

货物贸易:

多元拓展与提质增效并重

“十四五”以来,中国货物贸易展现出强大韧性与活力,规模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一。透过广交会这一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能够洞见中国外贸的深刻变革。

广交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朱咏表示,“十四五”期间,广交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新冠疫情的巨大挑战,续写了从未间断的奇迹,并创新机制、丰富业态、拓展功能,展览面积、参展企业、到会采购商数量分别增长30.8%、40.8%、55.4%,产品含新量、含智量、含绿量不断提高,展现了中国外贸的韧性,体现了“中国智造”的创新活力,为全球经贸发展注入了稳定性。

正在火热进行中的第138届广交会人气爆棚,采购商来源地更加多元。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4%,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6.2%,占进出口总值的51.7%,比重提升了1.1个百分点。广交会盛况与外贸曲线互为印证,既是中国制造全球吸引力的彰显,更是中国与世界多元连接的生动写照。

纵览《建议》,促进外贸提质增效,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是“十五五”时期推动贸易创新发展的核心目标。推动市场多元化和内外贸一体化,优化升级货物贸易,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推动进出口平衡发展,成为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的关键路径。

目标催人奋进。朱咏表示:“我们将全面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特别是按照全会‘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等重要要求,改革创新,推动广交会向新、向智、向绿,更好地服务外贸高质量发展和贸易强国建设。”

积极扩大进口,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内容。王文涛强调,要推动进出口平衡发展,加大力度扩大进口,既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在10月30日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外贸进口继续稳步扩大,进口商品更加符合国内需求,进口来源更加多元,进口贸易渠道也更加畅通。商务部通过创新举办主题活动、着力开展政策赋能、持续深化国际合作,以更多务实举措扩大进口,与世界各国共享中国大市场新机遇。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表示,近年来,中国在扩大进口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进博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对扩大进口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即将举办的第八届进博会将持续扩大进口优质商品和服务,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以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今后,扩大进口应更加注重资源配置效率,实现进口结构的优化,确保进口资源对经济发展形成有力支撑,促进国内国际市场良性互动。”白明说。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建议,加大力度扩大进口应协同发力:一是扩大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的进口,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二是扩大优质消费品和紧缺农产品进口,增强人民福祉;三是拓展多元化进口来源,深化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合作;四是稳定能源和战略资源进口,筑牢国家安全底线。

服务贸易:

制度完善与培育优势共进

在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进程中,服务贸易的比重和战略地位日益凸显。2024年,中国服务贸易突破1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

今年9月,2025年服贸会达成的一系列丰硕成果,彰显了携手推进全球服务贸易开放创新合作的“中国担当”。同月,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出台13项具体措施,为服务出口提供全面政策支持。

“十五五”时期,服务贸易被赋予更高期待。《建议》提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鼓励服务出口,完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提升服务贸易标准化水平。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张晓涛表示,“十五五”时期,在培育服务出口新优势方面,要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既要创造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良好营商环境,也要对标国际一流的企业和先进的服务标准,着力打造企业内生竞争力。在服务进口方面,应有序扩大自主开放,推进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逐渐缩短,并通过优质服务进口促进国内相关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服务贸易领域,《建议》更加注重开放和制度创新。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研究员聂平香建议,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不断完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深化数字领域、医疗、教育等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同时,以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等为抓手,提升服务贸易发展平台载体能力,不断优化服务贸易国内布局和国际网络建设。

数字贸易:

有序开放与规则对接并行

当前,数字贸易已成为各国经贸竞争的新焦点,促进数字技术和国际贸易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是中国实施贸易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阵地。

《建议》提出,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有序扩大数字领域开放。

“数字贸易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催生平台经济、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更能优化生产、分配、流通全链条环节,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尤其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数字贸易更成为突破非关税壁垒的新路径,通过规则对接与模式创新,可有效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

近年来,中国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进程,通过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打造国家数字贸易示范区,推动数字贸易制度创新。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张磊提到,近期世贸组织正式公布《电子商务协定》稳定文本,这是世贸组织制定的首套多边数字贸易规则。中国是协定谈判的主要参与方,该文本也为国家深化数字贸易的制度型开放提出了新的方向。

“不过,数字贸易的创新发展与数字领域的开放进程,仍面临全球监管差异带来的现实挑战。”张磊说,立足当前的发展基础与现实挑战,“十五五”时期,中国可以进一步考虑拓展相关先试先行试点的领域和范围,推动多边协定成为扩大数字开放的重要抓手。

王鹏建议,数字贸易创新发展需多维度协同,包括深化制度型开放,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放宽数字领域准入,对高风险领域采用“沙盒监管”;建立数据跨境流动分级机制,探索安全可控的跨境路径;参与国际规则标准的制定和谈判,在DEPA等协定中提出“中国方案”;强化基础设施支撑,构建“数链融合”网络;利用区块链优化供应链金融,扩大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覆盖范围等。

(记者:白舒婕、魏桥、邵志媛、李可)


免责声明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以下简称“进口博览局”)非以营利为目的引用或转载媒体报道,相关行为旨在促进信息共享,不构成对原刊发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的担保或官方立场背书。本网站转载内容的著作权及法律责任均归属于原刊发媒体及作者。

如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转载的文章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我们提出书面意见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我们将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及时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修正标注或采取其他妥善的处理措施。

引用或转载内容所涉及的信息可能存在时效性差异,用户应对所载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独立判断。本网站不承担用户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载信息或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责任。

进口博览局始终尊重知识产权,致力于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提供优质的内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