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专题

您在这里: 首页 专题 媒体话进博 行业媒体

【中国证券报】云衢启章,鹏翼展卷——低空经济绘就万亿新图景 发布日期: 2025年11月26日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低空经济绘就万亿新图景

  “预计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2030年有望突破2万亿元,产业发展呈现强劲增长态势。”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日前在景德镇举办的2025中国(江西)航空产业大会获悉。

  眼下,“低空”这片曾经只存在于科幻中的“天空之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入现实。从写字楼下的无人机外卖到跨海运输的直升机,从应急救援到景区观光,低空应用场景正加速拓展。订单激增、融资火热、技术迭代,共同描绘出一幅充满活力的万亿级蓝海图景。

  翱翔天际并非易事。产业的发展首在安全,这是低空经济发展不可动摇的前提;重在“天路天网”,构建覆盖全域的基础设施网络是畅通运行的关键;成在机制,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激励创新、行稳致远的坚实后盾。当前,政府、企业、协会正通过各自的方式汇聚合力,共同开拓这片经济新空域。

  订单激增点燃市场热情

  “截至2025年9月底,美团无人机累计配送商业订单已超过67万单;仅2025年上半年,美团无人机订单就达到15万单,累计已开通航线64条,并开始了全球商业运营。”美团副总裁毛一年指着空中正在配送订单的无人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高楼林立和跨海跨山的场景中,无人机运输有天然的优势。除了餐饮,药品和各类应急物资也是无人机派送的重点应用场景,前景非常广阔。”

  美团在无人机订单配送中的探索,成为国内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生动写照。放眼全国,2024年我国新开低空物流航线超140条。行业预测,到2035年我国无人机物流产值有望突破万亿元,未来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20%左右。

  不仅是送外卖等短途运输场景,在距离更长、商业化前景更广阔的领域,低空飞行器制造和运营企业也持续发力。

  赛迪研究院报告提出,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分为生产作业、交通运输、文旅体验、安防安保四大领域,其中生产作业中的检测巡检、灾害救援等是刚需场景,应用频次高,需求明确,现已形成专业服务市场。农林植保、跨海直运、景区外卖、特种物资运输等相关的商业场景前景广阔,需要配套基础设施和空域权限,目前也在试点运营中。

  今年上半年,不少低空飞行器制造企业都收获了上百架的飞行器订单,多位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市场对产品的认可和需求比预想来得更快。

  11月17日,零重力飞机工业与景秀旅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落地50架ZG-ONE鹊飞机型采购订单,双方将在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展开合作,在文旅观光、公共服务领域深化布局。

  御风未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M1型号系列飞行器共获得国内外客户200架意向订单,订单总金额超20亿元。其中,中银金租拟向御风未来采购100架M1载人飞行器。

  沃兰特也于进博会上与亦庄租赁等六家生态伙伴分别签署了飞机采购及战略合作协议,共采购飞机95架,签约总金额23.75亿元。

  沃兰特表示,公司已累计获得超1700架飞机订单。同时公司还于11月宣布完成了由金鼎资本联合伯特利、海利得、爱玛科技、精锻科技、博俊科技五家上市公司投资的数亿元B+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沃兰特VE25型eVTOL的适航认证及量产准备。

  山河星航运营总监黄鑫表示,从成功交付第1架到第100架载人轻型运动飞机,山河星航用了10年,而交付量从100架到200架仅用了2年时间,市场需求的爆发速度超出了预期。

  订单旺盛反映了市场需求高涨,彰显了业界对低空经济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与此同时,相关生产制造企业也在持续进行技术突破和产品布局,发展大吨位、长航程低空飞行器,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的终极场景而努力。

  10月底,联合飞机集团自主研发的铂影T1400纵列式无人直升机成功完成首航,该产品最大起飞重量1400公斤,最大有效载荷650公斤,最长续航时间超8小时,能有效完成跨区域物资投送或大范围巡检任务。

  曾以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率先取得中国民航局“三证”的亿航智能,也于10月推出了公司新一代长航程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产品VT35,发力长航程eVTOL赛道。该产品最大起飞重量950公斤,满载航程超200公里。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产品放眼长期愿景,服务城际中远程通勤,是公司拓展更大市场空间的关键产品。

  探索低空管理中国路径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的发展既要和已有的产业链供应链形成协同、在实践中发掘真实应用场景,也需要一套新型基础设施和飞行控制系统来保障低空活动的顺畅运行。

  在此过程中,将安全视为行业健康发展的头等要务已得到了行业的普遍认可。

  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会长、东部通航董事长赵麒表示:“对低空经济来说,安全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必须坚守的底线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刘大响表示:“低空飞行信息应当实现全覆盖、全功率的监管,让低空飞行器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管得住。把低空飞行活动中黑飞和信号干扰等这些不安全因素解决好,是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刘大响表示,目前各地对低空飞行活动的监管系统不统一,不同系统间衔接不流畅,不仅会增加低空长距离飞行时的复杂程度,更会导致在信号服务边缘区域飞行安全无法保障。

  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基础设施委员会主任李荣强表示,与美国遍布全国的通航机场和深厚的通航文化相比,我国通航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相对不足,从零开始建设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挑战更大。但这也意味着我们能直接面向未来,更好地建立融合了有人机和无人机、无缝衔接低空飞行与城市地面交通的基础设施和管理系统,探索中国路径。

  目前行业正以“飞得起”“看得见”“管得住”为目标,构建空、天、地多网融合,集通信、导航、监视、服务为一体的智能网联低空产业新型监管和服务模式。企业与地方联手先行先试,结合具体场景开发服务平台,寻找低空监管安全有效的最优路径。

  截至2025年10月,中科星图已在深圳、重庆、厦门、西宁等十个城市或地区开展低空经济相关基础设施布局建设。

  中科星图表示,公司正通过“1+2+N+M”低空战略布局,打造1朵星图低空云,建设2类低空试验场,打造N个区域示范,挖掘M个应用场景,以技术创新赋能低空经济新基建。通过“一地一策”的方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设计,切实保障地区低空飞行安全,推动政务巡检、低空物流等场景产生实际收益。

  11月22日,峰飞航空发布由“零碳水上机场”与“eVTOL 航空器”协同组成的海空一体低空经济解决方案,提出将低空基础设施延伸至广阔水域,填补行业空白。

  峰飞航空方面表示,“海空一体低空经济解决方案”将在未来3-5年进入快速推广期,预计到2030年,“海空一体”相关业务有望覆盖我国主要海上风电场、50%以上重点港口和众多沿海、沿江城市群。

  政策护航产业行稳致远

  根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当前,低空经济的发展仍旧依赖航空器适航取证进展、空域管理政策细化等,在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场景试行到推广过程中也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动,因此政策的保驾护航极为重要。

  在国家层面,202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成立,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低空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有关政策建议,协调有关重大问题。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一体推进创新设施建设、技术研究开发、产品迭代升级,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针对市场需求,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提出,引导民间资本有序参与低空经济领域基础设施建设。

  场景方面,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动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和标准建设,鼓励打造涵盖全空间的文旅、政务、物流、卫星服务等应用场景,拓展工业生产、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综合立体交通、公共服务、安全防护、农业生产等无人体系应用场景。稳妥有序拓展低空经济等领域应用场景。在国家层面对低空经济场景建设进行了系统性部署,给予了政策支持。

  近年来,多数省份也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当地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行业人士表示,目前我国在法律与政策层面已初步形成了国家、地方多层次的低空经济发展框架,各类法规和方案仍在持续完善与出台中。在布局低空经济时,如何找准定位、实现与当地实际情况的紧密结合,是各地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记者:王婧涵)


免责声明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以下简称“进口博览局”)非以营利为目的引用或转载媒体报道,相关行为旨在促进信息共享,不构成对原刊发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的担保或官方立场背书。本网站转载内容的著作权及法律责任均归属于原刊发媒体及作者。

如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转载的文章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我们提出书面意见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我们将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及时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修正标注或采取其他妥善的处理措施。

引用或转载内容所涉及的信息可能存在时效性差异,用户应对所载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独立判断。本网站不承担用户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载信息或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责任。

进口博览局始终尊重知识产权,致力于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提供优质的内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