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进博舞台 百花“7”放 中国青年 让世界瞩目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1日 来源:解放日报
秋高气爽,再见进博。11月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圆满闭幕。七年间,透过进博会这个平台,中国一再向世界宣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持续向全球市场释放暖风和善意,坚定凝聚着开放的共识。
七年进博,老友同行。每年进博会,志愿者“小叶子”都是“四叶草”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过去6年,3万余名“小叶子”在进博会上提供一流服务,展现一流形象。发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展现了新时代青年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赢得了中外嘉宾和社会各界的肯定。
今年,青春力量继续在进博会闪耀。团市委从本市43所学校招募会期志愿者3488人,平均年龄21.4岁的青年志愿者们,积极融入进博会,以诚意细心送去贴心服务,以志愿精神诠释青年担当,让世界看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风采。
荧烛末光 增辉日月 在全球盛会中展现青春风采
在“新时代,共享未来”的主题下,本届进博会吸引到了7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国家展,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参加企业展。展区面积、参展国家与龙头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
面对更大的机遇与挑战,青年志愿者也以“越做越优”的决心助力进博会“越办越好”。今年的3488名“小叶子”,在现场引导咨询、展会注册管理、嘉宾联络接待、新闻宣传辅助、交易数据统计、信息化辅助、迎送辅助保障、行政辅助保障、医疗卫生辅助等九大类165种岗位发光发热。
“只有进博会这样的国际展会,能让我有这么丰富的体验和实践。”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大四学生陈子扬感叹。从国家展的志愿者,到开幕式的协助翻译和引导志愿者,再到青年发展论坛志愿者,这位新晋“小叶子”最想做的,就是展现出中国青年的良好风貌。
大三时,陈子扬曾在法国里昂交流一年。出国前,她对参与一些“大”的议题积极性还不高,但她发现,国际社会对中国还是存在不少误解。“公共外交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在法国时我也会在交流中抓住机会,去发出中国声音。”她说,进博会是一个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好机会,希望通过专业的志愿服务,让世界认识中国青年,也对中国多一分了解。
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的大四女生许婧怡,几个月前曾在巴黎奥运会做志愿者。她说:“希望这次在进博会舞台上,我也能发挥语言优势,认识更多新朋友,大家一起发光发热,为国家盛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了鼓励港澳台青年参与进博、服务进博、共享进博,团市委、市青联牵头组建了由69名港澳台青年组成的进博会港澳台青年志愿服务团。
“要多展示香港青年的优势。”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进博会现场勉励香港“小叶子”葛彦岚。“要继续深造,成为复合型人才,为澳门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这是澳门“小叶子”梁惠珍在迎接澳门经济财政司司长李伟农时得到的鼓励。对台湾“小叶子”吕禹樊来说,奋战在这次进博会,不仅收获了志愿精神,还有深入交流后的真挚友谊。
香港台山商会中学的萧嘉欣今年16岁,是港澳台青年志愿团中年龄最小的。不久前,她曾随团来过上海,在一条条街道、一幢幢建筑还有各式早餐中感受到了上海的魅力,这次她想在国家级盛事中学到更多。“每个‘小岗位’都承载着‘大使命’,我希望用专业的志愿服务,帮来宾更好地了解展区的独特之处,共同创造美好回忆。”
在开放中彼此成就,在开放中共创未来。进博会不仅是国际贸易间的开放平台,对于国际“小叶子”来说,这也是文化交流的好机会。
老挝留学生李东是通过“一带一路”中老铁路工程高等教育合作项目的选拔到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就读铁道工程专业期间,他曾前往中老铁路多地实地考察。他说:“中老铁路就像纽带一样沟通着我的国家与中国。这5年在中国的学习让我收获了很多,希望能通过志愿服务,为中国的国际交流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青年们因进博会而聚,他们用生生不息的活力,提升志愿服务质量。每一份诚挚微笑,都在往来宾客的心中留下暖意;每一个沾朝露、披星辰的日子,都在为盛会添砖加瓦。
正如复旦大学研一的“小叶子”纪鸿仁对志愿者精神的理解:“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这位台湾男生认为,虽然个人的力量很微小,也要尽己所能,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进博志愿服务中展现青年志愿者的风采和担当。
精准高效 全面保障 在倾力奉献中展现青春作为
2024年是全国首支青年突击队成立70周年。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们的重要回信精神,动员全市广大团员和青年立足岗位服务进博,上海共青团也积极推动全市各级团组织组建“青春进博”专项青年突击队。今年进博会期间,近800支青年突击队广泛分布于志愿服务、工程建设、会务保障等各行业各领域。
东航“凌燕”青年志愿服务队自2018年起投身进博会服务保障工作,凭借出色的表现赢得了进博局和团市委的高度赞誉。从首届进博会仅承担基础礼仪引导工作开始,一路发展至今,服务范围已拓展至开幕式、高端配套活动保障、VIP贵宾接待以及专项志愿讲解等重要领域。本届进博会中,共有77名“凌燕”志愿者参与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艺术精品展区的展品大多来自海外,且均为首次在中国亮相,为此,服务队特别增加了双语讲解人员,确保讲解服务的高质量。“我是10月底拿到87件展品的近6万字讲解词的,其中除了中文、英文之外,还有西班牙语和法语——艺术家的名字和艺术作品的名字。我需要在1个礼拜的时间里完成脱稿讲解的准备,这还是很有挑战性的。好在,在突击队前辈们的带领和帮助下,我努力理清头绪,完成了这个工作。”东航“凌燕”青年志愿服务队队员林京说,她今年1月刚刚入职,第一届进博会时,还在国外读本科,之后每年都会关注。“如今,我终于从旁观者变成了志愿者。能为进博会贡献青春力量,我特别自豪。”
上海市外高桥国际贸易营运中心有限公司“自贸区全球汇”青年突击队依托“全球汇”平台,发挥“聚集”效应,搭建起各国(地区)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服务贸易、文化、旅游等交流桥梁,帮助其商品进入上海乃至国内市场,进一步推动展品变商品,商品入万家。
“今年,‘全球汇’的新成员单位——乌兹别克斯坦中心首次参加进博会,首次将包括藏红花在内的若干种特色产品带来中国。由于9月才开始接洽,所以我们要在1个月的时间里完成40个SKU(库存单位)产品的翻译、运输、通关、包装、布展等工作,还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加班加点、披星戴月早已经是青年突击队的工作常态,我们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为进博会越办越好贡献青春力量。”突击队队长庄媛说。为了让乌兹别克斯坦中心在第七届进博会的亮相出彩,他们还邀请品牌方现场讲述产品特色和文化故事,并结合他们的文化特色精心设计展位风格,联合多家媒体,让乌兹别克斯坦的展品在进博会上一炮打响。
东方国际中欧班列上海号青年突击队全力护航中欧班列(上海)的全流程稳定运营,负责货源组织、班列协调、场站运营各环节,逐年增开进博专列,为欧洲及沿线国家企业赴上海参展开辟新通道。“读研期间我错过了成为‘小叶子’的机会,工作后我终于有幸成为青年突击队队长,为进博贡献青春力量。”罗兰说道,“自2021年首列进博号开行以来,中欧班列便与进博会紧密联系在一起。队员们身处第一线,全力为进博提供充足运力保障和全方位物流服务支持。”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班列开行260列,总货值超89亿元,“中欧班列—进博号”也已成为欧洲各国展品参展进博会的重要运输方式。
携手同行 心向未来 在融入大我中成就青春之我
一届届“小叶子”志愿者砥砺奉献、拔节生长。他们见证了中国开放的魅力,也在进博会这个沉浸式的育人平台中,用自己青春的力量留下“我与进博共成长”的故事,并将这份收获融入生命体验,不断攀上更辽阔的人生。
第一、第二届进博会“小叶子”倪嘉妤凭借多次、长时间的志愿者经历,获得“2018—2019年上海市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如今,她已经成为国家电网上海电力公司的一名项目经理,在她看来,现在工作的内容和在进博会当志愿者的工作内容类似,都需要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她说:“正是进博会两届‘小叶子’的经历,锻炼了我强大的抗压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责任意识。”
曾荣获团市委颁发的“优秀志愿者”称号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8级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唐平与进博会有着一段“3+2”的特别缘分:不仅研究生三年被“小叶子”经历“硬控”,毕业入职儿童医院成为一名护士后,又两次参与进博会的急救保障工作。“每个岗位都有意义,从进博会里学到的责任感,也在我如今的工作中时刻鞭策我。”
进博会之于青年,既是担当奉献、展现风采的大舞台,也是蓄力前行、实现理想的加油站。在接触前沿科技产品中,拓宽全球视野;在服务全球展商时,丰富国际经验;在与同伴协同合作间,学会团结奋进。
2021年第四届进博会召开时,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大三学生刘奕洋和同寝室的三位舍友同时成为“小叶子”,让他们这个“阿语寝室”出了名。如今作为上外阿拉伯语系区域国别研究方向的研二学生,刘奕洋将被学校公派到阿尔及利亚进行一年的交流。刘奕洋说:“去年我作为志愿者,陪同接待了一位来自也门的官员,对方坐在车里突然感叹,上海的高楼大厦、景观绿化太美了,他说颠覆了没来中国前对中国的认知。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我更意识到了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进博会的志愿经历,让我坚定了未来成为中外交流‘桥梁’的目标。”
相似的影响也发生在第五届进博会的“小叶子”赵晨曦身上。如今,她正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读研究生。“我期待将青年力量和国家话语传播建设融合在一起,持续不断地把在进博会当中积累的经验和本领运用于更多的实践场合,更好地表述国家战略、上海精神和进博文化。”赵晨曦说,自己如今的研究其实和当年在进博会讲解岗位所做的工作实质上有很强的共性,那就是,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国家发展、经贸、外交等各个截面的强音。
今年刚留校成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辅导员的严文雯,从本科到研究生毕业,一共奔赴了四场“进博之旅”。她也从共青团员成长为中共党员,从班车“微党课”的聆听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她说:“我一直认为进博‘大舞台’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实践平台,是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拓展实践育人空间的生动写照,是广大青年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的新舞台和磨炼场。”
“去年的进博之旅是我人生首次上海之行,通过进博会,我看到了上海的飞速发展。”来自香港浸会大学的林怡伶是一名二年级“小叶子”,能再次来到进博会为祖国效力,让她倍感荣幸。在积累了上届的经验之后,林怡伶希望自己能以更好的面貌迎接此次进博,以更加投入的状态做好志愿服务。
创新引领 实践育人 在开放平台上感悟改革伟力
据不完全统计,11月5日至10日进博会展会期间,“小叶子”提供志愿服务1.76万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近14.1万小时,“日行三万步”的比比皆是。其实,他们中许多人的工作提前两周就开始了——10月下旬到进博会开幕前,团市委针对场馆复杂空间和特殊岗位要求,协同相关单位开展场馆定向实训、专项演练和“啄木鸟行动”,帮大家全方位熟悉场馆布局、服务流程和岗位职责,辅助检查场馆设施和标识的疏漏,以确保各项服务“精益求精”。
同时,今年的培训还强化了小语种技能,优化小语种需求应急预案,以进一步提升参展客商体验。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的研二学生张徐鹭说:“在翻译10多页预案内容的过程中,我也进一步精进了俄语水平。志愿服务给我带来的除了语言上的锻炼,还有沟通协调的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提高。”在她看来,进博会是一个开放的大平台,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去和更多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交流,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进博会不仅是展示中国青年形象的重要平台,更是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平台和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本届进博会在志愿者中成立了27个临时党组织和79个临时团组织,覆盖3000余名志愿者党员、团员。在临时党、团组织的政治历练、思想引领、实践育人、关怀激励下,“小叶子”们在志愿服务中体悟看得见、摸得着的家国责任,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强化使命担当。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赵辰硕是“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本届进博会在志愿者辅助管理岗工作。在他看来,这一岗位是“志愿者中的志愿者”,如何及时对接、合理解决各种突发情况是一个经常要面对的课题。赵辰硕认为,学校成立的进博会志愿者临时党、团支部围绕党的理论、志愿服务知识、工作纪律等开展了很多场专题培训。一个个基层战斗堡垒,将“小叶子”们凝聚起来,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强大的工作合力。
为了充分发挥进博场域“大思政”育人功能,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届进博会全新推出“校领导上党课”系列活动,邀请高校领导为进博会志愿者讲授党课,用鲜活的思政理论实践、生动的理想信念教育浸润进博志愿服务。同时,依托“小叶子之家”实体阵地,策划打造丰富生动的“一日一主题”活动,实现志愿者“一日一成长”。通过将进博一线打造成“沉浸式”思政课堂,引领“小叶子”在参与服务中涵养家国情怀,展现城市风采。
11月6日,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体育大学等高校领导来到志愿者之家信仰大厅、梦想舞台、学习园地,为“小叶子”讲授“微党课”,开启了本届进博会全新推出的“校领导上党课”系列活动。据统计,进博会期间,共有22所高校领导在“小叶子之家”开讲党课,覆盖“小叶子”千余名。36位校领导在“小叶子之家”参加了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
在“小叶子之家”,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讲授了题为“汇聚青年‘财’智 共赴开放未来”的微党课。许涛生动讲解了上海在各个领域的卓越表现,以及在高水平开放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果。他希望上财“小叶子”可以展示青年的风采,用热情与专业搭建国际交流的桥梁。在梦想舞台,上海体育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毛丽娟鼓励上体“小叶子”要自觉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同时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在进博会上擦亮上海体育大学“竞攀精神”的青春底色。
进博会不仅为青年志愿者提供了开拓视野的舞台,也为青年学子搭建了深度交流的平台。同辈青年朋友一起参与进博、服务进博、共享进博,以奋斗有为点亮青春,以开放姿态拥抱未来,让世界看到一个更开放、包容、自信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