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历届回顾

从世博会志愿者到进博会参展商,孟加拉小伙的中国机缘 发布日期: 2021年12月13日    来源:嘉定区融媒体中心

“对我来说这几乎是完美的,孟加拉和中国都是我的家。”说着一口流利普通话的孟加拉小伙扎坎,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后刚一个月,生意就迎来了新的增长。

从“展品”到“商品”,进博会后成交首单

12月10日,扎坎和合作伙伴、同济大学校友谢峰军一起,发出了参加进博会后成交的第一批货物:10箱来自孟加拉的洗护用品和茶叶。“这是我们的第一单,希望接下来第二单一百万(元)、第三单一千万、第四单一个亿!”两人击掌相庆、意气风发。

上个月,他们将孟加拉的特色产品——萃取当地的海娜花等植物制成的100多种美妆洗护用品带到第四届进博会上,向来自1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参展商展示。展会期间,到扎坎公司的展位了解体验产品、洽谈合作意向的参展商络绎不绝,这是扎坎之前没有预料到的。“如果这些单子都谈成的话,我们今年的贸易额会有几百倍的增长。参加进博会我感觉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国外的企业或者国外的品牌,来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从“小白菜”到“参展商”,十二年缘系中国

和中国人做生意的“种子”,很早就埋在了扎坎心中。退休后从事中孟贸易的父亲,多次提及中国的模样,让青年扎坎为之神往。12年前,25岁的他考入同济大学经管学院读研究生,来到中国,来到上海。8个月后,扎坎主动报名成为首批35名上海世博园区的外籍志愿者之一。“世博会是世界各国文化展示交流的大舞台,更是我全方位感受中国文化的好机会。”回忆起这段担任“小白菜”的经历,扎坎至今仍然很兴奋。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长了一番见识”后,扎坎感受到了中国发展的速度、开放的广度。在同济大学学习之余,他利用地缘便利和语言优势,帮助父亲从中国出口家具到孟加拉。起初,从中国出口的货物要经由新加坡中转,再运往孟加拉吉大港,前后要20多天。后来,从中国出口的商品可以直达吉大港,路上的时间缩短一半,经营成本大大降低。

有了之前的经验积累,2017年,扎坎信心满怀地回到孟加拉创业,还聘请了2名中国师傅,驻守工厂,指导工艺。这段时间,家乡的变化也让扎坎对未来充满希望:街道上的中国商人越来越多,有些甚至学会了孟加拉语;大楼、电站、铁路……中国参与建设的项目遍地开花。

从“留学”到“创业”,举家扎根上海

受新冠疫情影响,孟加拉的家具厂经营几乎停滞。当时身在中国的扎坎也一筹莫展,不曾想却迎来了新的机会。大量孟加拉客户找他进口防疫物资、服装面料等,美国同学也找上门,紧急向他一次性订购几十万只医用口罩。亲眼所见中国在抗疫过程中的卓越表现、经济的韧性和活力,扎坎更加坚定了扎根中国发展的信心:“在中国做生意很方便,非常convenient,中文就是‘唾手可得’。”

今年9月,他把贸易公司搬到了嘉定南翔智地产业园,离虹桥机场、国家会展中心只有10分钟车程。陪他一起“再出发”的还有他的中国妻子耿树凤。2015年,两人喜结连理,并将温馨的小家安在了上海嘉定。

“我现在已经不分孟加拉或者中国,两个地方都是我的家。”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安家创业的扎坎,希望全球的疫情可以早点过去,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把自己在中国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