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进博故事丨“独行快,众行远” 谚语照进现实——“四叶草”见证中尼合作行稳致远 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28日 来源:综合
尼日利亚驻上海总领事馆(贸易部)副区域投资贸易专员哈桑·穆罕默德(Hassan Mohammed)办公桌旁的架子上,悬挂着他在中国参加各类展会的证件,其中进博会的证件被集中放在最前排。
哈桑·穆罕默德(Hassan Mohammed)展示进博会证件
“每一张证件都是一段珍贵的记忆。即使未来我离开中国,回到尼日利亚,我也可以通过它们讲述尼日利亚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故事。我们希望尼日利亚能成为中国在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穆罕默德说。
很多变化正在发生
穆罕默德是七届进博会的“全勤生”。首届进博会时,他作为官方代表,从尼日利亚来到中国参加进博会。彼时,进博会上展出的各类新技术、新产品,为全球客商提供的面对面交流机会,让他记忆犹新。
第二年,他被派到中国工作,与进博会结下了愈加深刻的缘分。七载进博之旅,穆罕默德感叹“很多变化正在发生”,尼日利亚企业因为进博会“一路生花”。
让穆罕默德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第七届进博会上,“我们邀请了来自尼日利亚的16家公司参加进博会,13家公司签署了商业协议”。其中,尼日利亚企业Vintage Group与中国最大的可可豆加工公司之一签了一份价值超120万美元的合约。
尼日利亚腰果
尼日利亚腰果也通过进博会声名鹊起。此前尼日利亚腰果并不为中国消费者所熟知。通过进博会期间的现场展示,订购热潮便不断涌现。
穆罕默德认为,进博会为尼日利亚商人开辟了一条取得商业成功的大道,“尼日利亚企业与中国商人建立了合资企业,使他们扩大了产品生产,为尼日利亚国内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这也转化为尼日利亚人民更多的收入”。
农产品成“金钥匙”
在非洲西部的黄金腹地,尼日利亚如翡翠镶嵌在几内亚湾畔,这片受热带阳光眷顾的土地上,可可树舒展着油亮的叶片,花生田在红壤中孕育着丰饶的秘密……每年进博会期间,尼日利亚丰富的农产品都成为叩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尼日利亚与中国签署花生输华合作文件,为尼日利亚带来新的机遇。尼日利亚拉各斯工商会国际及公共关系处负责人特米托佩·阿金顿德说:“前几届进博会上,我们的参展商展示的花生数量很少,未来我们有望在这个品类上进行深入拓展。”
第七届进博会尼日利亚国家展展台 图源:尼日利亚驻上海总领事馆(贸易部)
作为全球第四大花生产地,尼日利亚在进博会期间就收到中国公司想要购买花生的询问。中国对花生的高需求量,让这个西非国家看到了“弯道超车”的机遇。穆罕默德坦言:“尼日利亚很幸运,成为少数几个能把花生带进中国的非洲国家之一,同时我们也希望利用进博会这个平台,进一步推广尼日利亚的农产品。”
不仅仅是花生,尼日利亚还希望充分用好进博会平台,进一步发挥好非洲农产品输华“绿色通道”作用,将椰子、面粉等其他优质农产品销往中国。
从参展国到合作伙伴
早在首届进博会上,尼日利亚西南部阿贝奥库塔地区的传统服饰“阿迪莱”便颇受欢迎。将“阿迪莱”带到进博会上展示的尼日利亚展商恩沃佐·齐梅泽表示,与目前尼日利亚出口最多的石油、可可和芝麻等产品相比,“阿迪莱”更能体现尼日利亚的传统文化,能够让中国和世界更多地了解尼日利亚。他说,“我并不奢望第一次参加进博会就能签很多订单、做很多生意,我希望能与中国同行建立联系,寻找合作商机。”
除了中国市场,尼日利亚还在进博会收获全球商机。一位来自格鲁吉亚的商人与尼日利亚展商在进博会上达成了芝麻的贸易合作。穆罕默德表示,两地相隔万里,如果没有进博会创造的机会,所有的事情都会非常困难。
拉各斯工商会的成员企业对此颇有体会。阿金顿德表示,进博会在深化全球贸易联系以及凝聚全球商业力量方面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穆罕默德说:“进博会就像一个地球村,参加进博会这样的活动总是有机会的。你四处走动,每个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做事方式,你可以向他们学习,并利用和其他人交谈的机会,了解他们对你的国家的感受并推广你的国家。”
眼下,中尼关系已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阿金顿德期待,尼日利亚可以从进博会的参展国发展成为进博会的合作伙伴,“我们可以探索在进博会期间共同举办双边论坛,并进行更多领域、更加深入的合作”。
从可可豆的芬芳到花生的醇香,从阿迪莱服饰的斑斓织锦到芝麻贸易的全球链接,正如尼日利亚谚语所言,“独行快,众行远”,在进博会搭建的广阔平台上,中尼合作的种子将继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并结出累累硕果,中尼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也终将实现。
来源:部分综合自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