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新闻中心

您在这里: 首页 新闻中心 进博故事 2025进博故事

进博故事丨小小“药盒”的进博奇迹之旅 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08日    来源: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

“去年还是展品,今年已是商品。” 流感创新药速福达首次亮相进博会时只是一个小小的英文药盒,须臾间便在“四叶草”华丽转身——从“展品变商品”,不止有落地,更有本土化。

imgi_4_640.jpeg

罗氏第七届进博会展台 图源:罗氏供图

百年药企的东方之约

作为一家拥有近130年悠久历史的全球领先生物技术公司,罗氏与中国结缘已久。早在1926年,罗氏便通过上海老字号药房将药物引入中国,开启了与中国长达近百年的合作历程。自第一届进博会举办以来,罗氏便投身参展。“进博会为罗氏这样的医药企业提供了绝佳的平台,搭建起我们与政府充分交流的沟通桥梁,也让我们的全球创新产品得到全方位展示,是加深和客户联结与合作的重要窗口。”回顾过往进博会参展经历,罗氏制药中国企业事务与传播副总裁隆伟利由衷感叹。

作为最早一批积极参与进博会的跨国企业,2025年将是其作为进博会的“全勤生”的第八年连续参展。“进博会已经成为罗氏展示这些创新产品的首选地,每年,我们会把计划在华上市的创新产品梳理出来,在进博会展览展示、首发首秀。”隆伟利补充道。

驶入进博“快车道”

在罗氏的进博故事中,“进博宝宝”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大量展品隔年变商品,这些因进博会而加速在中国上市的创新产品,体现了进博会的强大溢出效应。

速福达便是罗氏在进博会诞生的一款“进博明星产品”。这款药物的英文药盒在第二届进博会首次亮相时,当时还未在华获批,便已凭借其创新的治疗机制——全程只需服药一次,在现场引发了巨大关注。得益于进博会平台的展示和新药审评审批制度的改革,速福达在次年便被纳入了境外临床急需用药名单,并在短短五个月后就在中国获批上市,实现了从“展品”到“商品”的华丽转身。此外,进博会不仅为它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更凭借强大的媒体关注度,将流感防治这一重要公共卫生议题推向公众视野,实现了从产品亮相到疾病科普的双重突破。

如今,在中国市场“从无到有”的速福达已成功实现本土化生产,在流感高发的时节,能够更及时响应中国患者的需求。

imgi_5_640.jpeg

罗氏在进博会上展示的速福达 图源:罗氏供图

速福达的故事并非个例,作为乳腺癌治疗的皮下注射创新产品,罗氏的另一款“进博宝宝”赫双妥,在第五届进博会上也实现了“中国首秀”。2024年其便在华获批,并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成为罗氏“进博宝宝”中的又一成功案例。

imgi_6_640.jpeg

罗氏在进博会上展示的赫双妥 图源:罗氏供图

“罗氏连续七年参展,我们的多款全球创新产品都搭上了‘进博快车’,从‘展品’变为‘商品’,充分彰显了‘中国速度’。”隆伟利说。

进博助力深耕中国

七年来,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隆伟利表示,“正是依托进博会这一平台,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国政府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与战略远见。这不仅为我们在华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极大信心,也让我们得以借助进博会的契机,与大健康产业生态圈中的各方伙伴不断深化合作,携手共创健康美好的未来。”

今年5月8日,罗氏宣布投资20.4亿人民币在上海打造全新生物制药生产基地。这一投资不仅彰显了罗氏深耕中国、造福中国患者的决心,更凸显了中国大市场对无数像罗氏这样的企业的超强“磁吸力”。这是进博会助力“展商变投资商”的生动案例。

对罗氏而言,曾经的“进博宝宝”已然长大,而未来将会有更多新的“进博宝宝”将继续亮相进博会的瑰丽舞台,用进博赋予的超级速度茁壮成长,走向更广阔更开放的中国市场,为万千中国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免责声明

本文信息整理自进博会参展参会相关方提供的资料及媒体报道,进口博览局对相关内容进行客观汇编。进口博览局不对因以下情形引发的争议或损失承担责任:信息更新滞后导致的表述偏差;读者基于本文作出的主观判断或行为;第三方未经授权篡改、传播本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