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专题

您在这里: 首页 专题 使节话进博

使节话进博|驻罗马尼亚大使陈峰接受罗马尼亚国家广播电台专访 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28日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

10月22日,驻罗马尼亚大使陈峰接受罗马尼亚国家广播电台文化频道专访,节目于10月25日播出,全文如下:

问题一:大使先生好,请您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国庆节的重大意义,中国国内和驻外机构如何庆祝国庆?

陈大使:对任何国家来说,国庆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前不久即2025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如大家所知,中国是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近代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遭受深重苦难。中国也是前程远大的年轻国家,76年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为国家发展进步开启全新纪元。76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自力更生、接续奋斗,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华民族正走向伟大复兴。

在国庆76周年之际,我们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这几天,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正在北京举行,会议将研究制定中国的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建议,引领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76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府成立后,即取代旧中国政府成为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尽管后来台湾海峡两岸处于长期政治对立的特殊状态,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从未分割,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地位从未改变。我们将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和外部势力干涉,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今年国庆前不久,我们还隆重纪念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国际形势,我们将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中国国内,人们以多种形式欢度国庆节,包括升国旗、唱国歌、观看庆典仪式等。作为法定假日,中国的国庆节通常会放假调休7天,今年国庆期间正逢中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因此合并放假8天。据统计,在这8天里,中国全国国内出游达8.88亿人次,总花费8090亿元人民币,促进了假日经济的发展。

在海外,庆祝活动同样热烈。中国驻外机构通过举办招待会、文化展演等,与驻在国政府及民众共庆中国国庆,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与友谊。中国驻罗使馆也举行了国庆招待会,罗马尼亚各界友人和外国驻罗使节等500余人出席,在庆祝中国国庆的同时,也共同祝愿中罗友谊历久弥坚。

问题二:请您简要介绍当前中罗双边关系的情况。

陈大使:罗马尼亚是世界上第三个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两国自1949年建交以来,一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双边关系久经考验,始终稳定向前发展。

两国领导人以多种方式保持沟通,持续为中罗关系引领方向。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向达恩先生致电,祝贺他当选罗马尼亚总统。在贺电中,习近平主席高度肯定中罗传统友谊,指出中罗两国作为好朋友、好伙伴,要加强沟通、增进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把握时代机遇,携手应对风险挑战,谱写两国友好合作新篇章,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罗马尼亚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双边货物贸易额已连续四年突破百亿美元,2024年更是达到134.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借助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东风来罗投资基础设施、新能源、制造业、商贸服务业等领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税收和就业岗位。越来越多罗马尼亚优质产品借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等登陆中国市场,丰富了中国老百姓的生活。

近年来,中罗在文化、旅游、教育等领域交往日益密切。两国在对方首都分别设立了文化中心,中国已经在罗马尼亚设立了5所孔子学院。两国建立了中罗农业合作联合实验室、中罗康复护理智能机器人联合实验室,开展了库库特尼文化遗址联合考古等活动。双方文化团组互访频繁,积极参加在对方国家举办的节庆比赛、展览展会、会议论坛。双方在文博机构交流、教育机构合作、图书出版互译方面也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去年底以来,中国对罗马尼亚公民试行30天免签入境的政策,入境中国的罗人员数量大幅增加。

我相信,在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罗传统友谊将不断深化,交流合作将日益密切,中罗关系必将迎来更美好未来。

问题三:您对任期内的双边关系发展有什么愿景?

陈大使:我是中国第22任驻罗大使。到任只有一个多月,我已切身感受到两国人民对彼此的友好感情,深刻认识到中罗合作的巨大潜力。我期待同罗马尼亚各界朋友一道,共同推动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为中罗友好事业做出新贡献。

首先,我希望推动两国高层互动和沟通更加密切。我到任的第三天,就向罗马尼亚外长递交了国书副本。外长女士高度评价罗中传统友谊和两国务实合作,表示愿为我履职提供便利和协助,使我感受到罗政府对深化中罗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积极意愿。我到任的第二周,就陪同中国代表团访问了罗马尼亚议会,同由各党派议员组成的罗议会对华友好小组进行会谈,感受到罗朝野各界对中罗关系的高度重视。我希望两国政府、政党、立法机构等开展更多各层级的互访、磋商和交流,密切政治沟通和政策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和互信,加强各领域合作机制,推动各方面合作协调发展。

其次,我希望推动两国互利合作更加富有成果。过去一个多月里,我走访和会见了多家在罗经营业务的中国公司,它们当中有国企,有民企,有制造业企业,有高科技企业,有金融企业,还有从事电商和物流的企业。它们的工作促进了中罗的贸易、投资等合作,为罗马尼亚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些公司的负责人无一例外都对中罗务实合作的前景充满信心。我参加了中罗贸易交流推介会,同一些罗工商界人士进行了交流,他们对拓展同中国合作的热情令我感到振奋。我还接待了5个中国地方省市访罗的代表团,他们来罗是为了同对口的友好省市进行交流,探讨扩大务实合作。这些都说明,中罗经济有较强的互补性,合作空间广阔。我希望两国工商界和地方等进一步加强交流,挖掘潜力,打造更多合作成果。

第三,我希望推动两国人文交流更加丰富多彩。中罗两国相距约7000公里,但地理距离从未阻隔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流。前不久,我拜访了上世纪50年代首批赴华留学、90多岁高龄的汉学家萨安娜女士,也同布加勒斯特大学2025级中文专业的新生进行了交谈,感受到中罗文化交流薪火相传的强大生命力。早在1953年,中国就引进第一部罗马尼亚电影《为了美好的生活》。如今,罗马尼亚锡比乌国际戏剧节连续6年举办“中国季”。本周我赴“艺术漫游博物馆”(Art Safari Museum)参观,了解到上世纪60年代罗马尼亚著名艺术家埃乌琴·博巴赴中国杭州教学,为中国艺术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故事,这激励着今天两国的艺术家进一步加强互学互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我希望两国教育、文化、青年、体育等各领域人文交流不断扩大,两国人民更多到对方国家走走看看,增进相互了解,让中罗友谊之树更加根深叶茂。

问题四:请问中国驻罗使馆近期将要组织的文化活动有哪些?

陈大使:布加勒斯特是欢乐之城、文化之都,艺术氛围非常浓厚。我几天前观看了罗马尼亚乔治·埃内斯库交响乐团的音乐会,高水平的演出令我印象深刻。中国驻罗使馆高度重视两国文化交流,积极推动中国文旅团组来罗演出和开展活动。我到任后,参加了中国艺术团在布加勒斯特市文化中心举行的中秋音乐会,以及两国旅游业者共同出席的2025中国旅游展。最近中国诗人参加了布加勒斯特国际诗歌节,锡比乌“拉杜·斯坦卡”国家剧院参加了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下周,来自北京市的艺术团将在布加勒斯特国家剧院举办一场综合文艺演出,节目包括中国音乐、舞蹈、杂技、戏曲等文化元素。总之,双方的文艺交流丰富多彩,亮点频出。

再过几个月,我们将迎来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即中国新年。2024年,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6年是中国农历马年,马在中华文化中象征着进取奔腾、昂扬向上。我们将与罗马尼亚朋友通过春节音乐会、文艺表演、文化体验等活动分享中国新年的欢乐祥和,共同期待更加美好的农历马年。

除使馆组织的文化活动以外,也欢迎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听众朋友们关注布加勒斯特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各类活动,包括展览、演出、讲座、电影以及太极、茶艺、美食培训课程等。

当然,我们也欢迎更多罗马尼亚朋友们到中国去参观访问,实地体验古老而又现代、传统而又开放、厚重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国文化。

【免责声明】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以下简称“进口博览局”)非以营利为目的引用或转载媒体报道,相关行为旨在促进信息共享,不构成对原刊发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的担保或官方立场背书。本网站转载内容的著作权及法律责任均归属于原刊发媒体及作者。

如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转载的文章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我们提出书面意见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我们将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及时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修正标注或采取其他妥善的处理措施。

引用或转载内容所涉及的信息可能存在时效性差异,用户应对所载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独立判断。本网站不承担用户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载信息或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责任。

进口博览局始终尊重知识产权,致力于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提供优质的内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