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专题

您在这里: 首页 专题 使节话进博

使节话进博 | 驻罗马尼亚大使陈峰接受罗马尼亚《经济学家》采访 发布日期: 2025年11月24日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

    近日,陈峰大使接受罗马尼亚《经济学家》采访,主要内容如下:

0.jpg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影响力越来越强。您如何评估下一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景,以及中国在未来世界上扮演的角色?

    近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稳定器”。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连续多年位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第二大进口国。今年以来,尽管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中国经济依然顶住压力,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9%。

    前不久,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正加快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我们将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共同富裕,努力实现更加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中国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将不断提升,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与确定性。

    中国是世界多极体系中的确定性因素,是变革世界中的建设性力量,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愿同包括罗马尼亚的各国一道,深化互利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推动世界实现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

    在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罗马尼亚需要在能源生产和储存、能源效率和绿色技术方面进行投资。鉴于中国的经验和技术能力,它可以提供哪些解决方案或合作方案?

    在国际绿色低碳市场需求不断扩张的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和设备制造国,持续提供大量优质清洁能源设备和产品,有力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发展。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4448GW,中国贡献率占到40%左右,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已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幅降低了全球清洁能源使用成本;中国还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有效解决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用电难、用电贵等问题。可以说中国的绿色产能正有力帮助世界各国实现减碳目标、加快绿色转型。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显示,过去十年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累计下降分别超过了60%和80%,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不断创新和引领变革,中国正在用实际行动展现对全球发展和地球未来的高度责任感。

    近年来,罗马尼亚着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绿色能源发展,绿色经济充满活力与潜力,中国企业也积极投身罗绿色能源领域项目,双方合作顺畅,取得诸多亮眼成绩。中罗绿色能源领域务实合作仍有广阔空间,中国愿同罗实现优势互补,让中国的优质产能继续助力罗绿色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罗马尼亚从中国进口大量成品,但出口量却很少。我们该如何平衡贸易?中国企业是否有可能投资建设面向欧盟区域市场的本地生产能力?

    中罗经贸合作近年来成绩喜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来罗投资新能源、制造业、商贸服务业等领域,贡献了可观税收,创造了大量就业,为罗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福祉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专业化分工趋势日益深化,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愿积极投资建设面向欧盟区域市场的本地生产能力。

    双方统计口径的差异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双边贸易的“不平衡效果”,2024年,中方统计自罗进口额为41.2亿美元,而罗方统计的对中国出口额为7.8亿美元,中国采用货物原产地原则,而罗方采用“货物实际出口地”原则。比如,罗不少对华出口产品实际上先运至德国或荷兰加工、仓储,再转运至中国,罗方统计显示“出口至荷兰”,但中国统计“进口自罗马尼亚”。这种统计在欧盟内部普遍存在,属正常统计差异。但这一统计差异表明,罗对华出口实际高于表面数字,也说明罗制造产品在欧盟—中国供应链中心地位稳定提升。同时,无论从哪一方数据看,过去五年中罗贸易都在持续增长,反映两国经济互补、市场合作机会正在不断增多。   

    对此,中罗双方要进一步增进共识、提振信心,激发活力,持续深化双边务实合作,推动中罗贸易实现平衡健康发展:一是不断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加强两国海关、检验检疫部门沟通协作,推动签署更多罗优势农产品输华准入协议,中国驻罗使馆愿为罗企办理准入备案提供必要的协助。二是引导鼓励双方企业加强互动,促进双方产供链合作,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在对方国家投资兴业,以投资带动贸易平衡发展。三是共同拉长互利清单。一方面要推动释放罗农产品、汽车零部件、化妆品、纺织服装等产品的竞争优势,帮助罗企业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广交会、中国—中东欧博览会等展会不断拓展中国市场,扩大对华出口。另一方面要聚焦两国绿色发展、数字化转型等新趋势,探索绿色能源、跨境电商、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的贸易潜力,让更多适销对路的产品进入对方国家市场,实现互利共赢。四是共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及时疏通贸易堵点难点问题,为双方企业往来创造便利条件,例如,解决中国工商界人士来罗签证难问题、推动双方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共同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免责声明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以下简称“进口博览局”)非以营利为目的引用或转载媒体报道,相关行为旨在促进信息共享,不构成对原刊发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的担保或官方立场背书。本网站转载内容的著作权及法律责任均归属于原刊发媒体及作者。

如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转载的文章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我们提出书面意见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我们将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及时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修正标注或采取其他妥善的处理措施。

引用或转载内容所涉及的信息可能存在时效性差异,用户应对所载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独立判断。本网站不承担用户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载信息或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责任。

进口博览局始终尊重知识产权,致力于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提供优质的内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