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新闻网:中国主场外交布局全方位合作
发布日期:2018-03-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主场外交活动呈现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主场外交已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重要平台。
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的中国外交亮点主要体现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四大主场外交活动上。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外交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庞大的市场给全球带来机遇,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舞台上也体现出了更多的责任和担当。”在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电视节目主持人曹可凡看来,中国主场外交活动增多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也是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影响力、为世界作出更多“中国贡献”的重要途径。
今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将于4月在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主旋律正是改革开放。本届年会将总结改革开放成功经验,展示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前景。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海南省主委侯茂丰指出,博鳌亚洲论坛成立17年来,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论坛和中国开展首脑外交、主场外交的主要平台。他建议国家继续支持,将博鳌亚洲论坛打造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不仅可以宣传和推介一带一路建设,还可为参会代表、企业家和媒体创造一个与中外领导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开展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公共外交活动。
今年6月将在青岛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主旋律是弘扬“上海精神”。扩员后的上合组织将开启发展壮大的新征程。
曹可凡表示,当前世界关注的目光正在更多地移向中国,这和中国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息息相关。“中国要通过举办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等主场外交活动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让中国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成果惠及全球,开展更加紧密的经贸合作,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发展。”曹可凡称。
此外,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于今年9月在北京举行,峰会主题将聚焦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共筑中非命运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对接,与非盟《2063年议程》对接,与非洲各国发展战略对接。与会非洲各国将以峰会召开为契机,全方位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中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新动力。
11月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拉开帷幕,博览会的主旋律是市场开放。中国将向世界张开双臂,展现市场潜力,欢迎各国参与和分享中国发展的新机遇。截至目前,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报名,预订的展位面积比原计划多出20%,表明世界各国企业对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期待,预计届时将有15万名国际国内采购商与会。
为各方创造更多发展机遇
过去五年,中国承办过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主场外交活动的城市一跃成为峰会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极大提升,让当地政府看到了更多机会,并加大了相关扶持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赵剡水表示,主场外交活动往往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匹配,落地城市则是国家发展战略成果的体现,也是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结晶。主场外交活动在展现大国风范的同时,更显示出中国不同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多元魅力。各地在借力国际峰会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也为本地产品服务峰会提供了最大便利。在以城市整体形象为依托的前提下,主场外交活动成为加强合作与交流、将产品与文化推向国际市场的重要平台和渠道,借此实现经贸、政治、文化等全方位、全领域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以前到国外参加国际会议居多,如今在中国举行的国际会议越来越多,这对在海外有投资的中国企业而言是非常荣耀和自豪的事。”赵剡水说,中国主场外交将加快提升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也将给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带来更多的机遇。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在主场外交等平台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顺势而为,加快国际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