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广交会背后 中国外贸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发布日期:2018-04-26
从1957年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23届的广交会,不但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采购商最多且分布国别地区最广、成交效果最好、信誉最佳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外贸发展史,是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据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徐兵介绍,广交会创办61年来,累计出口成交超过1.2万亿美元,成交额占全国出口比重峰值超过50%,近年来每届出口成交额约300亿美元。广交会上结识客户还带动了会后的大量成交。据调研,参展企业会后成交额占其广交会客户总成交额的比例约为八成,并呈现逐届增加趋势。
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
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09年以来中国成为世界货物贸易出口第一大国和进口第二大国,自2013年起,中国货物贸易额保持世界第一。
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晴雨表,广交会也敏锐地触到了转型的需求,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这一需求变得更加强烈。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经深深认识到品牌和创新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在加大出口的同时,也在努力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贸易“量”的同时,也在产品的“质”上下功夫。
根据商务部消息,推动贸易强国建设,一是要加快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和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并建设一批高水平贸易平台;二是要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三是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四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进口政策;五是大力推进贸易便利化,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分阶段地降税
在博鳌论坛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对外开放的四大举措,在贸易领域,特别提到要主动扩大进口,将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同时降低部分其他产品进口关税,努力增加人民群众需求比较集中的特色优势产品进口,加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定》进程。此外,今年11月份将在上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个大平台,今后要年年办下去!”
“广交会虽然也有进口展区,但从扩大进口的意义上来讲,远远达不到习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说。他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让全世界的商品都能够更加顺畅地进入中国市场,让其他国家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么大力度地扩大进口,但我们做了,这充分彰显了中国主动扩大开放的心态,更是中国有信心扩大开放的表现。”梁明说。
近段时间以来,商务部在多个场合都释放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消息,也让一些境外企业感到利好。一位国外公司总裁表示,将会进一步关注和了解博览会的信息,早做准备。“希望中国能扩大进口,对我们企业来说,这是受欢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