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广播:“技术型”采购商:青睐进口博览会的高科技魅力
发布日期:2018-05-12
【主持人】按照计划,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招展工作将在6月底全面完成。期间,还将继续重点引进高科技含量的工业类产品,以适应和引领国内相关行业发展潮流。在最近这场大型“参展企业集体签约仪式”上,我们也找到了一些专程赶来参加“洽谈环节”的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代表,一起来跟随记者唐漪薇,来聆听他们作为采购商,将在进口博览会上寻找哪些“目标”吧——
【实况】我们来参加这次展会主要是来看一看关于装备方面的。机床这类的,那个大型的躺床,龙门洗。
【插播】在前来签约仪式现场“找方向”的企业技术骨干里,记者见到了中国一重集团设备能源管控中心设备维修厂常务副厂长李锦峰。他抱着厚厚的一沓博览会签约方资料,一边还紧紧地盯着台上高新制造企业自我介绍。作为一名高级工程师,他的目标看起来很明确:
【实况】自己也可以制造,但是咱们国内目前来讲,从精度啊,从稳定性这块啊,照国外可能有点差距。我就说一下他俩之间的价格比吧,大概是3倍的关系吧,就是“进口一台顶咱们国内的三台”。
【插播】很显然,对于搞技术的人来说,第一届进口博览会可不仅仅是一个“做买卖”的地方——不光集高新技术资源 和成熟的落地生产线于一身,还能提供一条龙服务,可不是更像一个孵化器吗?为了达成最广泛的合作,很多人早大半年就开始物色目标对象了,比如西安交通大学采购与招标管理办公室的副主任唐飞:
【实况】一年将近两个亿的采购量,这些科研设备很好地支撑了我们的科研成果。所以我们学校现在每年的国家三大奖的数量是全国高校里面排名第二的,所以我们确实很重视这次会议(进口博览会),也希望能尽可能拿出更大的资源来签订更大的单子。
【插播】唐飞和他的团队都相信,无论成功与否,结果都将对本土产业,尤其是西安交大的科技装备制造升级产生重大意义,对于新闻里说的“进口博览会可以做到真正的‘中外双赢’”,他们特别感同身受。唐飞告诉第一财经广播记者,西安交大已经准备好了钱,还有“足够的耐心”:
【实况】我们学校马上会启动一个西部科技创新港的建设。我们预计可能会有45个亿的设备的采购量会在这。而且包括现在我们一些专业设备的搬迁、实验室的装修,肯定也需要一些国际化的专业公司来介入。
【插播】西安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管技术的副主任孟令杰负责具体和境外展商接触洽谈。他向第一财经广播记者透露了一些“更确切的”好消息:
【实况】这次过来之前我们实际上已经跟一些全球最大的一些仪器厂家已经有了前期的沟通,比如说赛默飞公司,同时,我们也在跟丹纳赫、蔡司,其他几家公司也在保持合作沟通,这个博览会可能就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