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效应"呈现一流营商环境改革方向
来源:文汇报       发布日期:2018-11-23

blob.png

空中俯瞰上海虹桥商务区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落下帷幕,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与3600多家参展企业达成578亿美元意向成交额。全球商品赶来进口博览会,好比行船问路,在中国经济的大海中感受海风吹畅。初结良缘,比之成交金额,彼此制造的美好印象更具想象空间。

就在进口博览会开幕前夕,世界银行发布最新一期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上升32位,跃至190个经济体中的第46名,而进口博览会举办城市上海是占有55%权重的样本城市。中国和上海借助首届进口博览会向世界呈现出当下最高水平的营商环境,而这只是未来的预演。

习近平主席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主旨演讲明确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五大方面,第三点是"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它与前面两点"激发进口潜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形成市场开放的逻辑动线,更构成"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的发展座基。

诚意服务,勾勒中国形象

多米尼加共和国的牛油果第一次来到中国,距离两国建交仅半年左右。多米尼加的牛油果、香蕉、菠萝此前还没获得我国检疫准入,上海海关按照"安全监管、便利通关"原则,为这些商品制定进口博览会专门监管方案,在确保国门生物安全的同时,帮助它们在布展前夕到达展馆。

进口博览会第二天,纽仕兰新云(上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第100万瓶新西兰进口鲜奶抵达上海。去年年底,这家企业成为原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长宁区合作的"验放分离"通关举措试点企业,一瓶鲜奶从新西兰牧场来到上海货架的时间从原先的8天多压缩到3天。很快,纽仕兰新云的鲜奶进口量从每周3000多瓶猛增到每天3000多瓶。

进口博览会第三天,罗氏制药发布安圣莎"全程服务,安心一生"患者关爱项目。肺癌新药安圣莎今年8月在中国获批,这距它在美国获批不过9个月。在中国卫生、药监、海关、检验等部门通力支持下,新药获批后46天就在国内上市。以往,进口创新药在国内获批上市常常要比欧美晚五六年。

是这些关于速度、诚意、行动力的千百个小片段、小细节,在国际展商、跨国企业心中勾勒出有关中国营商环境的直观印象,让他们收获对于中国未来继续扩大开放、改善营商环境的信心。

久久为功,优化营商环境

中国市场买全球,六天不尽兴;全球市场看中国,六天也不够看。六天之后如果展商还想留在境内寻找买家怎么办?经上海海关向国家海关总署争取,海关签注ATA单证册项下进口博览会暂时进境展览品的首次进境期限从原先的6个月延长到一年,这使进口博览会打造常年展示交易平台成为可能。

按照过去规定,展品如要留在境内继续等待买家,程序相当繁琐--须得先复运出境,手续办结后再申报进境。为此,上海海关专报海关总署并获得批准,进口博览会结束后,展品不必出境,只需结转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办理结案手续,转为保税货物,此举大大减少了货物辗转进出境产生的物流成本。

国家有关部门为进口博览会专门出台20多项便利化举措,上海有关部门不遗余力配合、协调、落实,于是有了这场从宣示到行动、从设想到实现仅500多天的成功展会。各方就改善营商环境作出快速反应,则是更长时期以来中国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勇气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实践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