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新闻中心

您在这里: 首页 新闻中心 展会动态 新闻报道

多国宣布放松疫情防控措施,国际经贸合作重回正轨还需时日 发布日期: 2020年06月02日    来源:国际商报

近来,欧洲新冠肺炎疫情持续缓解,一些国家相继宣布新一轮解禁措施;新西兰连续多日无新增病例,将进一步放松限制措施;日本宣布全国解除紧急状态;南非将进一步放松“封城”措施;俄罗斯27个地区准备逐步放松管控措施。

全球主要经济体疫情有所好转,国内外人员和货物流动管制逐步解除,生产生活秩序逐渐恢复。同时,在此次疫情中,大量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停滞,财务状况恶化,社会投资大幅萎缩,多国政府和企业也寄望吸引外国投资来提振本国经济。多国陆续公布或采取分步骤解禁措施来恢复经济生产与社会生活,能否促成国际经贸合作升温?

 

利于各国重振经济

“总体来看,随着疫情好转,全球贸易、投资相较于疫情防控期间有明显反弹,国际经贸合作有望升温,而国际合作的恢复也将有力推动各国走出疫情困扰,快速重振经济。甚至可以说,扩大开放、加强国际经贸合作是当前全球应对疫情挑战、恢复世界经济的主要出路。”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是业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此次疫情影响范围之广、造成冲击之大是空前的,重创了世界经济体系,也加剧了保护主义,而国际经贸合作能否恢复至疫情之前的水平,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王是业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分析:从需求侧来看,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受到了疫情较强的冲击,经济损失严重,企业大范围停工停产,恢复生产和国际采购的能力遭到重创,大量民众失业,收入骤降,维系基本生活的压力较大,不论是消费品还是工业品的需求和购买力都严重下挫,短期内难以恢复。由于经济恶化,政府税收断崖式减少,防疫和社会保障支出却成倍增加,政府财政赤字压力陡增,产品和服务公共采购也将随之大幅减少。全球总需求的大幅萎缩将给贸易投资的恢复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从供给侧来看,在疫情冲击下,各产业链条上的企业不同程度地陷入经营困境,重启生产和供应面临资金约束,如果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无法为困境之中的企业提供有力的周转资金支持,全球产业链的供应关系就难以在短期内恢复,产业合作将面临较大障碍。

商务部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周密对国际商报记者说,一些国家采取解封政策有利于其原有产业链生产能力的恢复和市场的回暖。目前来看,各国推出解封措施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国内经济,促使生产、经营以及一些服务活动等逐步回归正常。这些经济活动的恢复,无论从生产供给能力还是需求能力来说,都有助于各国从疫情冲击下逐渐复苏,同时对国际经贸活动的需求也在增长,利于国际经贸合作。

 

加强合作是主要出路

全球疫情依然严峻,促进国际经贸合作也需要各国增进交流和加强协调。

王是业表示,部分国家因国内各行业受疫情冲击而陷入困境,竞争力下滑,也可能采取限制进口等手段对本国企业和产品施加保护。部分国家担忧外资利用本国企业经营陷入困境、资产价格严重低估的时机加速对本国企业进行整合与收购,导致关键产业、技术和资产的“流失”,或将收紧外国投资的管制。这些“防御式”的贸易投资保护主义行为,也将阻碍后疫情时代的国际贸易投资合作。

王是业说,更严重的是,此次疫情防控期间,部分国家消极怠慢、措施不力导致本国疫情迅速恶化,造成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非但没有及时反省和调整策略,反而将责任归咎他国,企图通过抹黑和“甩锅”转嫁矛盾,阻挠了正常国际经贸合作的开展。“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范围内的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已经有所抬头,疫情防控期间部分国家的‘疫情政治化’倾向和对疫情的恶意利用或将进一步助长保护主义,给全球经贸合作蒙上阴影,这种‘去全球化’‘加速脱钩’对未来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可能比疫情本身要严重得多。”

周密也表示,仅靠各国国内解封尚不足以促使国际经贸活动恢复至原有状态,毕竟目前跨国间对人员流动、交通物流的限制还明显存在。疫情之下,一些国家采取的限制措施会造成更多信息的不对称,且随着时限的延长,不对称积累的效应会愈发严重。因此,为促进国际经贸合作,各国应增进交流,加强协调合作,包括对疫情防控措施、对各自一些做法的相互认可等,从而重新建立比较通畅的渠道,探讨开展一些新的合作。在这一过程中,各国政府也需做好一些主动的对接工作。

记者 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