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进博会上觅扩开放机遇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发布日期:2019-01-07

0107-3.jpg

秉承着开放和多边的共同主题,首届进口博览会聚焦经贸合作,致力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有力地回应了当前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遭遇的不利形势,有力维护全球自由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同时,作为改革开放40周年的高潮之作,进口博览会对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消费结构升级、政策创新、优化营商环境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值此良机,广西积极组建交易团赴上海参展,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对这场“不一般的展会”高度重视,交易团团长由自治区政府主席陈武担任,自治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任副团长,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杨斌和商务厅厅长蒋连生任秘书长,并展开招展、招商,召开工作推进会,精心谋划广西代表团参会工作。据了解,广西约有960多家单位、2600多人通过秘书处参加盛会。参会企业主要包括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农业、信息技术、商务服务、科研技术、汽车等。广西交易团采购企业的意向主要涉及汽车进口、矿产资源进口、高端科技设备及元件进口等项目。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60周年,作为中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邻的省区,广西在国家开放发展格局中有独特优势。广西南宁作为东博会的永久举办地,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已成功举办15届,不仅落实了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有效平台,并且开创了与东南亚各国合作的新模式;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的建设,实现了跨区域多方面的拓展合作,便利化地通关,大幅缩减运输时间、降低了物流费用,大幅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以“渝桂新”海铁联运为例,企业综合物流成本从8000元/标箱降至约5000元/标箱,与江海联运价格基本持平。此外,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也不断加快,已建成或投运项目30个,正在推进建设项目42个,总投资超过750亿元,服务广西企业“走出去”。通过深入实施“加工贸易倍增计划”,大力实施“引资强贸”工程,积极推进“走出去”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举措,广西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服务链、价值链,推动了广西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提升。2017年,广西外贸进出口总额达572亿美元,其中对东盟贸易额占外贸进出口总额49%,东盟已连续17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全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已达190多亿美元,落户世界500强企业已达82家。

当前,正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站在经济发展的关键点上,为充分利用好此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广西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借力进口博览会平台扩大广西对外开放合作水平。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会规模已经跻身全球商业展前列,充分显示着我国扩大开放合作的决心。扩大对外开放符合广西当前的区情,广西是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最前沿,发展的潜力在开放,后劲也在开放。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中国—东盟信息港和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和文莱—广西经济合作走廊以及中马“两国双园”的投入使用,无一不在打造中国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广西与东盟国家和地区已经实现“海陆空”三通,开通了43条以上空中国际(地区)航线,实现广西至东盟各国主要城市的全覆盖;此外,开往东盟国家的20条海上航线也已经落成,北部湾港综合吞吐能力达30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500万标箱。随着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的进一步推进,面向东盟、服务我国西南中南地区的国际通信网络体系初步形成。

借力进口博览会推动全区经济转型升级。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以外需为主,以粗放的资源配置方式来推动全球化。今天,以进口博览会为标志,未来三四十年,中国将走向以内需为主、以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作为主要驱动力的全球化。

据悉,首届博览会共计151个国家和地区的3600多家企业确认参展,包括200多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企业商业展面积达到21万平方米。广西企业利用此次进口博览会为平台,零距离对话国内外优秀企业,深度学习优良的企业文化和发展经验,制定长远的发展策略。尤其是食品、农产品与民生息息相关,这个板块目前获得博览会最大的展出空间,也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这与广西经济发展的特点高度相符,广西是农林业大省,自然资源和优质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但发展零散、未成规模,借此国际平台和机会,深度了解自身行业发展的方向和标准,把握消费结构,迎合市场需求,优化自身的经营管理方式,整合资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而完成转型升级。

扬帆上海,丰收在望,广西将充分利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国际平台优势,展望国内外,政企联手,在改革开放40周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60周年之际,顺势而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